创新区建设与十九大作出的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两山”科学论断,以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的“谋划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把生态经济培育成为发展新引擎”的重大部署,在精神上、内涵上、目标上都是高度契合统一。创新区建设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丽水的厚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总体方案》以来,丽水市及时召开市委四届二次全会,作出《关于打好五张牌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全力创建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的决定》,明确指出创新区是丽水实现“两大历史使命”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丽水绿色崛起的历史性机遇,干好了,一定对丽水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号召全市上下把创新区建设作为头等大事,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总载体,坚定方向、坚实举措、坚决行动、坚韧不拔,奋力打开“两山”转换通道,闯出“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新路子。
一、主要做法
创新区建设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在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总体方案》基础上,制定的“1+1+10”创建行动计划(即市委1个决定,市人大1个决议,10个专项行动方案),所有目标任务细化为“四张清单”(即任务清单、项目清单、改革清单、30项近期工作清单)抓落实。
1.谋划提出162个9000多亿投资项目。包括128个实施类项目和34个谋划类项目,项目总投资额达7036亿元,其中谋划类项目总投资2078亿元。加快推进丽水接轨杭义温高铁(北上)、丽水机场、衢丽铁路、金遂松龙高速等一批大通道项目;加快建设缙云仙都、古堰画乡、云和梯田、遂昌金矿等创5A景区项目;加快谋划丽水万洋低碳智造小镇、钛金属产业培育、北京飞利信大数据云中心等一批产业项目。部署落实市(县、区)长项目工程领办制度。青田侨乡投资项目交易中心启动,前期谋划项目120个,项目总投资550亿元。
2.研究提出17大项92小项改革任务。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牵引,积极承接顶层设计,把上级确定的各项改革落到实处。同时,从丽水实际出发,谋划推进丽水特色改革,一是持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全域旅游示范区,农村电商示范区等国家、省级试点;二是探索推进生态治理体系、旅游三化(旅游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农村综合改革等事项。分层分类确定重点突破类项目40小项、先行先试类项目22小项,“继续深化”类项目29小项,“向上争取”类目15小项。
3.梳理提出近期30项重点工作。在2月份省市提出绿色发展创新区建设思路以来,丽水市一方面科学谋划,抓《总体方案》编制;另一方面立即行动,着眼丽水近期工作要点,提出30项重点工作,包括重大改革推进7项,重大政策争取4项,重大项目谋划实施15项,重大活动开展4项,推动创新区先期工作早启动、早开工、早出形象。
4.厅市合作山海协作。与省交通运输厅签署了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助力创新区建设大花园的合作协议;与农业厅签署了共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协议;与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签署了合作建设无水港的协议,国土已经完成了送审稿。山海协作扎实推进,制定《深化丽水-宁波、嘉兴、湖州山海协作工程实施方案》,承接产业合作项目113个,合同资金95.40亿元。莲都-义乌、龙泉-萧山、遂昌-诸暨、松阳—余姚4个产业园前三季度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21亿元;青田—平湖、庆元—嘉善、云和—北仑、缙云—富阳、景宁—温岭5个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都签订共建协议;青田县率先在平湖建设山海协作飞地产业园。实现各县(市、区)山海协作平台全覆盖。
5.出台多项专项实施举措。丽水市纪委出台《关于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服务保障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建设的意见》、市委组织部出台《“攻坚创新区、五干锻铁军”比实干创新业大赶考活动实施方案》、市委宣传部出台大花园宣传方案,市林业局专门围绕大花园创建编制林业五年行动方案。各县(市、区)也根据市委决定、10大行动方案先后出台县市区贯彻实施意见。龙泉市、云和县出台了《决定》《实施方案》《行动方案》,并成立领导小组设专职机构推进;庆元县出台了《决定》《行动计划》《行动方案》,缙云县、遂昌县出台《实施意见》《行动方案》。
6.高水平举办首届世界丽水人大会。以“走遍天下、家在丽水”为主题,以“凝心聚丽、共建共享”为宗旨,精心举办首届世界丽水人大会,3000多位来自全世界各行各业的丽水精英齐聚一堂,畅叙桑梓情谊,共谋发展大计,达到了“大联谊、大回归、大参与、大发展”的预期目的,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点赞和好评。大会签约招商合作项目221个,总投资1359亿元,为丽水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大会成立了世界丽水人联谊总会、丽水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为世界丽水人荣归创业、也为丽水扩大开放发展搭建了桥梁和平台。
二、初步成效
1.提前完成“最多跑一次”改革年度目标。以最快速度完成了新行政审批中心搬迁启用工作,全面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市本级已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925项,实现率达97.4%;县(市、区)共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6896项,实现率达96%,均已提前完成全年改革目标。我市群众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满意率居全省第二。
2.生态治理体系建设成为示范。生态环境质量和公众满意度全国领先、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发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并扎实开展防治行动。前三季度,市域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区空气优良率全国第五,成为全国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莲都峰源自然保护区正式设立,云和、遂昌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近期,国家发改委在丽水开展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专题调研,根据中发(2017)27号文件,浙江是四个试点省份之一(浙江、江西、贵州、青海)。下一步,将在国家发改委指导和支持下,在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的核算、调节、服务及文化、制度政策设计等方面先行探索,力争做标准制定者,成为浙江试点中的国家样本。
3.经济发展新动能悄然体现。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3.5和1.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5.8%,浙商回归到位资金增长19.9%,新引进大项目87个,比去年同期多17个。5家企业入围全省百家服务业重点企业,浙南茶叶市场跻身“中国商品市场百强”。电商经济蓬勃发展,7个县(市)成为全国电商百佳县,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龙泉成为省外贸和实体商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县(市),云和成为产业集群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54亿元,占GDP比重50.5%,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4.农旅融合催热全域旅游。“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产业互动、优势互补”的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逐步显现,全域逐步发展成一个大景区。创成全省唯一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莲都成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总投资120亿元的千峡湖旅游度假小镇投入试运营。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旅游投资108亿元,增长25.1%;旅游总收入496亿元,增长18.5%。如“笕川花海”累计接待游客7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300多万元,惠及全村80%以上的百姓;大木山茶园1至9月接待游客50.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5.25万元;云和梯田景区截止于2017年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25.5万人次,梯田景区门票收达到1156万元,农旅总收入突破5亿元,带动农户增收1.5亿以上。
5.“丽水山耕”成为农业版“浙江制造”。“丽水山耕”成功注册为全国第一个含有地级市名的集体商标,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和全产业链的地级市农产品,加盟旗下当地农企有590家,经“丽水山耕”背书的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深圳等20多个省、市。今年以来,“丽水山耕”销售额38.7亿元,增长158%;“丽水山居”经营总收入23亿元,增长36.4%。日前,2017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发布,“丽水山耕”品牌价值26.59亿元,百强榜排名第64位。
6.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77个村列入全国绿色村庄名录,25个村庄成为首批省AAA级景区村,2个村成为国家级示范村。扎实推进传统村落复兴工程,198个村庄列入首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数量全省最多。“丽水搬迁扶贫案例”被中组部收入《五大发展理念案例选》。截至目前,已有8个县(市、区)完成三年避让搬迁除险任务,累计避让搬迁6978户22353人;启动安置小区建设82处,已安置4373户14909人;开展工程治理243个,已完工134个,完成三年目标任务的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