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丽水市2018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作者: 来源: 丽水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 2018-04-25 11:05:00

丽水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丽水市发改委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省、市“两会”精神,始终遵循“尤为如此”重要嘱托,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明目标、树标杆、争先进位大赶超,全力打好五张牌、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一季度全市经济增速明显加快, 经济报表和生态报表并驾齐驱,顺利实现“开门红”,为全年经济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市经济平稳向好,主要得益于市委坚强领导,市县部门合力联动,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在宏观环境改善、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增强、工业经济加快回升、去年同期低基数、统计应统尽统等因素共同推动下,呈现“增速加快、结构优化、动力增强”特点

(一)增速加快,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稳步向前的态势继续保持,蓄积向好的势头不断增强。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去年同期、好于去年全年、好于预期(见表1)。地区生产总值288.30亿元,增长8.2%,分别高于去年同期(5.5%)、去年全年(6.8%)和年度预期目标(7.0%),排名全省第2。主要指标表现为“四快两好三稳”:

 
 
图1:丽水市2016年以来GDP增长情况(%)

“四快”:一是工业经济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

业总产值231.15亿元,增长21.2%;实现增加值48.50亿元,增长10.6%,高于全省(7.6%)3.0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提高9.6个和4.9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1,增速连续两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2014年以来首次)。重点行业较快增长,35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80%。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突出,全市12家大型企业增长13.9%,其中纳爱斯增长10.6%、青山集团增长24.9%、元立集团增长38.2%。二是社会消费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68亿元,增长12.8%,增幅高于全省(11.0%)1.8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1;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6亿元,增长17.7%,同比提高7.9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1。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27.0%,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4.5%。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6.5%,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4.8%。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2.2%。三是外贸出口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45.55亿元,增长23.6%。其中,出口38.15亿元,增长14.2%,高于全省平均增幅4.9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4;进口7.40亿元,增长114.5%。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1家,同比多增7家,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7.3%四是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61.01亿元,增长22.6%,同比提高9.5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12亿元,增长20.4%,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省(13.8%)6.6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3.26亿元,增长20.7%

图2:丽水市2017年以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

“两好”:一是生态环境稳步向好。总体水质有所上升,96个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9.0%。与上年同期相比,Ⅰ类断面比例基本持平,Ⅱ类断面比例上升11.5个百分点,Ⅲ类断面比例下降10.4个百分点,Ⅴ类断面减少1个。 全市12个国控“水十条”考核断面水质均能满足功能区要求并达到考核目标要求,Ⅰ~Ⅲ类断面比例为100%。全市10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100%。空气质量持续优良,1-3月,丽水空气质量全国排名第6。市区PM2.5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2;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3.3%,全省排名第2。二是重点实物量指标和先行指标匹配良好。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11.06亿千瓦时,增长25.2%,同比提高43.2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1;其中制造业用电9.23亿千瓦时,增长14.9%。制造业企业对未来生产经营情况持续看好,3月丽水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52.5%,比上月回升3.9个百分点;企业对未来3个月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8.6%,环比上升6.4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出让商住用地面积366亩,增长45.2%;出让工业用地面积1825亩,增长162.6%。2017年全年“小升规”企业178家,其中二产88家,三产90家;今年一季度入库培育“小升规”工业企业80家。

“三稳”一是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春粮面积22.69万亩,增长3.6%,其中油菜面积12.2万亩,增加0.6万亩。食用菌价格回升,接种量1.28亿袋,同比增长3.4%(其中光面菇市场价63-65元,同比提高3-5元/公斤;“黑山”黑木耳市场价稳定在70元/公斤以上)。早茶开采销售形势良好,茶青最高价达到120元/斤,大部分茶青价格在60-100元/斤。浙南茶叶市场日交易量2万斤左右。畜牧业生产能力下降,生猪存栏持续减少、价格回落二是金融信贷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410.88亿元,增长7.7%,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5。本外币贷款余额1790.50亿元,同比增长10.0%,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7;其中,中长期贷款582.06亿元,增长29.2%。不良贷款实现“双降”,全市不良贷款余额26.63亿元,比年初减少3.62亿元;不良率1.49%,比年初下降0.26个百分点,自2014年以来首次降到全省平均水平(1.52%)以下。三是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一季度全市房地产投资38.59亿,下降0.9%。商品住房销售面积68.63万方,下降1.9%,其中市本级销售面积35.67万平方米,下降4.8%,3月市区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4.1%,全省排名第10。市区二手住房成交1127套,增长1.53%;成交均价11030元/平方米,增长11.8%。全市建筑业总产值81.54亿元,增长19.4%;增加值增长8.7%,比去年全年提高4.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5个点。

(二)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在主动调整中继续向好,转型升级加快的态势不断巩固。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7.4:37.4:55.2调整为6.8:37.5:55.7,一产比重下降0.6个点,二产、三产分别提高0.1和0.5个百分点。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2%(全省排名第3)、12.9%(全省排名第3)和23.3%(全省排名第1),信息、高端装备、医药健康等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6%、19.9%和36.4%,均高于面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传统产业转型加快。强化生态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市开发区合成革、松阳不锈钢等“机器换人”试点。全面启动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实施“丽水山耕服务体系提升工程,加快培育生态产品(丽水山耕)全产业链创新服务综合体。服务业主引擎作用突出。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0%,比去年全年提高0.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3.7%。其中,服务业七大行业11个指标,8个指标两位数以上增长,3个指标负增长,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受客运周转量下降、样本企业停运等因素影响出现下滑,下降8.5%(全省增幅为1.5%);商品房销售面积受库存减少,去年同期高基数(增长65.4%)影响,下降1.9%;保费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增速下降3.6%(核算用错月1-2月指标,一季度增长5.2%)。

一季度开门红服务业主要核算基础指标增长情况

                   

分行业

行业核算基础指标

计划目标(%

增长实绩(%

“达标”情况

 
 

交通运输业

公路运输总周转量

10.0

-8.5

 

邮政业务总量

25.0

25.1

 

批发零售业

批发业商品销售额

15.0

27.0

 

零售业商品销售额

14.0

14.5

 

住宿餐饮业

住宿业营业额

14.0

16.5

 

餐饮业营业额

16.0

14.8

 

金融业

人民币存贷款余额

10.0

8.5

 

保费收入

15.0

-3.6

 

房地产业

商品房销售面积

10.0

-1.9

 

营利性服务业

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

35.0

26.1

 

非营利性服务业

财政预算支出中八项支出

18.0

21.3

 

需求结构不断优化。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模式快速发展,一季度网络零售46.30亿元,增长24.6%;居民网络消费34.9亿元,增长29.3%;网络零售顺差达11.4亿元。其中跨境网络零售出口1.5亿元,增长32.2%,全省排名第2。以全域旅游为平台,生态旅游业加快发展,实现旅游收入128.27亿元,增长18.7%;过夜游客占比达43.9%,同比增加1.7个百分点,游客平均停留时间2.03天(去年1.96天),游客人均花费814元,同比增加116元。农家乐(民宿)经济发展迅速,一季度共接待游客614.82万人次,增长22.4%,实现营业总收入6.48亿元,增长35.2%;其中直接营业收入5.14亿元,增长32.8%。大类商品销售不断增长。汽车类商品增长7.7%,石油及其制品增长12.5%,家具类商品增长38.6%。

收入结构更趋合理。税收收入贡献明显,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28.67亿元,增长19.3%,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省(17.3%)2.0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1.6%。企业效益明显改善,1-2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32.0%和 26.9%,同比分别提高31.9个和35.8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72元,增长9.3%,排名全省第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16元,增长8.9%,排名全省第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7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0.2%,转移净收入增长11.1%,经营净收入增长7.0%,财产净收入增长11.8%),增长9.4%,全省排名第3,继续保持全省前列。一季度全市新增就业人数5329人,登记失业率2.69%。

(三)动力增强,重点改革继续深化,重大项目不断生成,选商引资有力推进,新旧动能有序转换的态势不断呈现。

改革推动在增强。“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显现,推进数据归集和共享,在全省首个建设“全域一证通办”系统,变“群众跑”“干部跑”为“数据跑”,变招投标由“多头跑”为“一次也不跑”。以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100天”为目标,合力打造最优政务服务环境和营商环境,莲都区东港小学(80天完成审批)等项目实现了高效审批。生态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农村产权和金融、水电产权、碳汇交易等重大改革有力推进,创新区 “一县两试点重大改革有序推进。3月末全市林权抵押贷款余额58.02亿元,农房抵押贷款余额46.5亿元,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5.82亿元。

项目谋划在提升。有效投资推进有力。根据省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初步编制丽水创新区(大花园)建设6大类102个实施项目,总投资2695亿元。全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02个,总投资1383.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2亿元,同比增长19.0%。市本级安排政府性基本建设实施类项目200个,总投资34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2.1亿元,同比增长12.2%。编制《丽水市2018年市级重大产业项目谋划盯引清单》,重点盯引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37个(总投资964亿元),其中丽水万洋低碳智造项目(一期)、飞科电器产业园、飞利信大数据云中心等8个项目成功入选第一批省市县长项目,并梳理确定拟申报第二批市县长项目10个(总投资221亿元)。全市工业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533个,总投资840.4亿,投资额同比增加近一倍。开展重大项目领导领办活动,31位市领导分别领办重大产业平台、重点建设项目、重大前期项目、特色小镇创建及培育对象等四个类别共91个项目

全市第一批省市县长工程名单

项目名称

意向总投资(亿元)

合 计

227

丽水通用航空职业培训基地(含一类通用机场)

50

丽水万洋低碳智造项目(一期)

52

丽水生态休闲养生小镇(“郎奇—白桥”养生养老一期)

35

庆元县百山湖(兰溪桥水库上游)旅游度假区

25

庆元县百山祖避暑乐氧小镇“生态古民居”项目

20

茶产业综合体

15

飞科电器产业园

15

飞利信大数据云中心

15

选商引资在加强。一季度全市新增招商项目98个,合同利用内资130.4亿元,其中新增大项目31个,合同利用内资91.2亿元。开展实质性招商洽谈项目95个,中国双宇汽车滤清器生产线、遂昌县的高端机械装备关键零部件研发与生产建设等招商项目对接洽谈有序推进;市开发区年产3000万只滤清器、青田县年产6000万吨无纺布等73个招商项目新开工,缙云涛涛年产10万辆山地车、松阳县江南数控加工生产线等46个项目实现新投产。资本扩张力在提升,“凤凰计划”全力推进,一季度全市新增境外上市企业(农米良品)1家、IPO辅导备案企业1家,直接融资5.8亿元。

城中村改造有力推进。着眼于改善市区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全面启动城中村(总量超过去6年总和)120万平方米改造。出台安置房期房回购、货币补偿奖励标准、“房票”安置实施意见三大政策,构建货币安置为主、实物安置为辅、“房票”安置作保障的政策新体系。全力推进动迁攻坚,盯签约、腾空、拆除三大节点,细化攻坚任务,打响市区城中村改造的“第一枪”,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完成水东老村98.1%的住户签约,拆除房屋面积2.87万平方米。创新融资保障,深化与国开行以及其他商业银行合作,通过政府债券、财政资金投入、市场化运作、资金合理调度等多种方式,确保资金保障到位。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虽然我市经济运行速度在加快,部分指标增速排名靠前,但总量指标大部分排名靠后,经济运行还存在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有些还比较突出,需要冷静思考,给予高度关注。具体表现为“三大短板、三大隐忧”:

(一)三大短板。一是部分传统产业发展缓慢与小微企业园招商门槛低并存。一季度全市10大传统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9.36亿元,增长9.3%,低于面上工业增加值1.3个百分点(见下表)。从工业产值看,纺织业增长2.0%,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8.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11.9%,均大幅低于面上工业增幅(21.2%)。从用电量看,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3.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下降3.2%。此外,在开门红调研督查中发现,部分区域对生态工业发展定位不清,对高质量发展认识不到位。部分小微园(创业园)选商引资门槛设置过低,仍然发展一些“高能耗、低产出、低附加值”等类型企业,导致落地项目空间布局较乱、质量效益偏低、能源消耗严重等。二是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根据调研走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最主要的还是刚性成本不断上涨。人工成本年均增长10%-15%;财务成本维持在10%左右;环保成本增加20%-30%;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企业难以把握节奏。此外,企业反映招工存在“两头难”,普工和高技术人才缺乏。三是房地产库存偏低。3月底,全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74.83万平方米,消化周期4.3个月。其中,市区(含莲都区、开发区)库存15.34万平方米,消化周期2.3个月;庆元(0.8个月)、松阳(3.3个月)、龙泉(3.4个月)、遂昌(5.1个月)、云和(4.4个月)、缙云(4.6个月)、景宁(4.7个月)、青田(9.7个月)。

(二)三大隐忧。一是能耗“双控”压力大。全市主要依赖传统行业(其中一季度全市涉钢行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约30%,产值增长33.8%)增长的态势没有扭转(见下表),随着全市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用电量大幅增长,稳增长要求与能源“双控”(省下达“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不得超过2.5%)矛盾凸显。二是外贸出口不确定性加大。受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地缘政治风险高企、贸易保护壁垒、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企业家对后期生产经营持谨慎态度,出口不确定性增大,一季度重点工业企业监测显示,短单增多,长单减少,手持订单数量比上季度持平或减少的企业占比达到79%三是农民增收持续领先压力增大。一季度全市农民收入增幅从连续九年全省第1回落至第3主要原因:一是评估办法发生变化。从今年一季度开始,数据评估办法相应增加了两项匹配性指标,工资性收入增速与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企业职工人均薪酬增速挂钩(错季核算)。2017年我市GDP仅增长6.8%(排名全省第10),规上工业职工人均薪酬仅增长4%,规上服务业职工人均薪酬下降1.5%,一季度评估时拉低居民收入的增幅。二是四项收入中的转移净收入同比回落,一季度同比回落了0.4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居民收入增幅比舟山市低0.3个百分点,比金华市低0.1个百分点,比衢州市高0.2个百分点,主要差距在转移净收入上。一季度我市转移净收入增长11.1%,比舟山市、衢州市分别低6.6和3.7个百分点。

按增加值排名前10大行业增长情况

行业名称

总量比重(%

增速

(%

比2017

+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总计

100

10.6

4.9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6.9

2.4

5.3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7.0

10.8

5.8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8.5

29.5

45.4

通用设备制造业

7.0

27.1

10.0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6.1

14.5

1.2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5.8

7.8

0.6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5.1

9.1

5.9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3.5

9.7

-7.5

金属制品业

3.6

1.6

22.1

汽车制造业

2.4

7.7

-2.4

汽车制造业

2.4

    三、下阶段措施

(一)形势判断

从外部看,世界经济回暖迹象日渐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均上调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值。但是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带来三大挑战: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中美贸易摩擦对出口贸易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主要经济体财政、金融政策出现分化,地缘政治、技术变革以及金融市场震荡等,对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带来挑战;全球制造业竞争程度上升对外贸发展带来挑战,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中低端制造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对我国传统优势产品形成竞争压力,部分发达经济体实施“经济再平衡、再工业化”政策,促进部分中高端制造业回流,也加剧了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程度。

从内部看,国内经济稳中向好趋势稳固,虽然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但支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不断积累增多,潜力足、韧性好、回旋余地大,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8%,已连续11个季度稳定在6.7%到6.9%的区间,1-3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均延续扩张态势从我市看,面对互联网时代、高铁时代、消费升级时代,全市生态环境优势不断凸显,区位交通条件不断优化,大花园最美核心园加快建设,正迎来绿色发展蝶变期,进入后发赶超、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重要关头。但也要看到,一季度实现“开门红”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去年同期基数偏低(去年一季度GDP增长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此外,全市工业增长基础并不坚实,产业“低小散弱”格局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传统支柱涉钢行业占比高,受宏观环境影响波动大,转型升级阵痛还在持续。考虑去年经济增长前低后高(GDP一季度5.5%、二季度6.5%、三季度6.8%、四季度6.8%),总体判断,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将呈现“高开稳走”态势,发展质量效益将不断提升,但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还需付出艰巨努力。

(二)下步措施

下阶段,按照市委明目标、树标杆、争先进位大赶超决策部署,咬定目标,倒排时间,细化举措,防止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止出现安全生产风险,防止经济下滑风险,全力以赴加压奋进,精准发力抓落实,努力实现“半年红”“全年红”。

1.抓选商引资和项目落地不放松。坚持“项目为王”,推进招大引强,将重大项目作为各项工作的头版头条、重中之重抓落实。政府和企业要形成合力,学会算大账、算总账、算长远账,共同打造绿色发展竞争力。一是抓好选商引资“一号工程”。强化区域统筹招商和专业化招商,按照建链、补链、强链的要求,精准招大引强,继续跟进万洋低碳智造小镇、江南数控、华气电池等“园中园”、产业链招商项目。增强招商队伍素质,主动出击、主动对接,用好“五亲招商法”,提供“妈妈式”服务,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下、发展好。二是抓好项目落地推进重大工程。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行“资源+项目”模式。实行重大项目领导领办制,推进重点项目常态化攻坚。滚动编制全市重大产业项目谋划盯引清单。抓好创新区(大花园)102个实施项目推进。紧盯“首届世界丽水人大会”签约项目,确保到年底有160个签约项目落地,落地项目开工率达75%。细化分解推进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的36个项目,重点加快开发区源戍第三代半导体IDM基地项目、微纳小镇一期等项目落地开工进度。三是抓好交通短板补强工程。围绕“1小时经济交通圈”、融入“大湾区、大通道、大都市区”目标,推进88个综合交通项目建设,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衢宁、金台铁路建设,加快推动丽水机场(已通过可研审批)、衢丽铁路、景文高速开工建设,加速推进杭丽铁路、丽水至云和铁路、温武铁路、金松(遂)龙高速谋划,加快推进瓯江航道整治工程。

2.抓经济高质量、生态高标准发展不放松。推动最美生态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一是保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领先。继续以高于国家和省级标准推进生态环保建设工作。加快完善生态环境立法体系,抓好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的实施,确保饮用水源安全。深入开展打赢蓝天保卫战,抓好全市所有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年内“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确保空气、水质量继续在全省全国保持领先。二是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标准。要高标准编制“三线一单”,杜绝高耗能、低产出、低附加值企业进入园区。出台《丽水市加强小微企业园区建设管理实施意见》,加快建立清理退出机制,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对不符合能耗、环保、亩产效益标准的企业要敢于出清,为生态优质高效企业腾出空间。三是提升现代绿色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培育具有丽水特色的新材料、生物医药、生态能源等环境适宜性产业,发展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壮大总部经济。依托腾讯公司在丽水的“互联网+创新基地”技术和平台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争取数字生态经济研究院落户丽水。做好丽水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路径研究,谋划梳理一批民参军、军转民新项目。

3.抓重点攻坚突破、重要领域改革不放松。树立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绩效导向,紧盯重点工作重点任务攻坚克难。一是打好推进城中村改造攻坚战。紧抓“大拆大整”历史新机遇,以推动城市功能区块转型升级为出发点,提前研究拆后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布局、公共服务配套,统筹推进整体搬迁和综合整治。同步推进征地拆迁、土地储备和出让工作,集中力量,集成政策推进120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高质量完成城市有机更新。根据新形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上半年土地出让速度,尽快形成实物投资量。争取抓紧研究制定丽水市本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二是打好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战。大力抓好生态体制改革,推进创新区(大花园)24项重大改革事项和“一县两试点”改革,推动国家公园体制创建对接,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为导向,力争做标准制定者。推进旅游“三化”、农村(绿色)金融、水电产权、碳汇交易等改革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三是打好“节能降耗”攻坚战。全面实施“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改革制度。实施能评分类管理,对负面清单外的项目实行承诺备案管理,对负面清单内的项目实行节能审查管理。严控新增用能,尤其是要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对新上项目,必须落实好项目用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否则不予准入。重点抓好工业领域高耗能行业技术改造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的相关工作。

4.抓农村居民增收、落实精准扶贫不放松。要把富民惠民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多渠道多措施促进居民增收。争取转移性支付,破难工资性收入,深挖经营性收入。一是抓好精准扶贫。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工作促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关于运用商业保险助推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增强低收入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二是深挖经营性收入。打好“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两张金名片,鼓励全市农业基地加入“丽水山耕”母子品牌运作,不断扩大产品影响力。积极培育发展民宿农家乐,引导以农民为主体、工商资本和返乡创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合理开发利用传统村落、传统民居资源。三是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加快出台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通过开发集体资源、发展物业经济、盘活存量资产、开展中介服务等多种形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加快破解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壁垒,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5.抓最优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不放松。提升经济发展“软实力”,强化竞争优势,打造绿色发展的政策洼地。一是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制定企业对标竞价的“标准地”制度,实施企业投资项目代办服务全覆盖,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推进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100天”。提升精准扶工助企水平。持续深入开展“精准服务企业、振兴实体经济”专项行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快凤凰行动计划落实,出台股改新政、上市新政,设立企业股改上市并购基金,利用民族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基金类机构的引进,帮助企业深度对接资本市场。开展不良处置专项行动,加快“天罗地网”金融风险监测体系建设,坚决打击网络金融涉众性案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加强政府作风效能建设。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政府部门间延伸,提高部门间沟通协作效率,特别是要提高促进招商引资、企业扶持等政策出台的速度。全力抓好政府服务效能提升,切实消除“脸好看、门易进、事难办”的现象,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城市。

附表

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表(%

指标名称

2017

一季度

2017

上半年

2017年三季度

2017年全年

2018

1-2

2018

一季度

2018

预期目标

2017年一季度排名

2018年一季度排名

地区生产总值

5.5

6.5

6.8

6.8

-

8.2

7

11

2

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

1.0

3.3

4.5

5.7

10.5

10.6

7以上

11

1

服务业增加值

7.5

8.5

8.5

7.7

-

8.0

8

11

-

固定资产投资

11.1

12.2

11.7

11.5

-

-

11.5以上

7

-

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

8.7

10.2

11.0

11.3

-

12.8

10

7

1

出口总额

28.3

10.8

1.0

-1.8

37.6

14.2

适度增长

1

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6.3

15.8

11.0

11.5

24.2

20.4

7.5

5

5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2

7.6

8.1

8.4

-

8.9

8

7

2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2

9.4

9.8

9.8

-

9.4

9.5

1

3

附件:
附件: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