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0年一季度全市经济形势分析
作者: 来源: 丽水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 2020-05-11 16:51:00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稳企业、增动能、补短板、惠民生、保平安,尽全力将疫情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一季度全市经济受疫情影响急剧承压,主要指标同比大幅回落,短期影响显著;环比降幅明显收窄,回升加快,呈现“下行趋缓、运行趋好”的态势,基本实现“一季度尽量减少损失”的目标;但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全市一季度GDP314.61亿元,同比下降3.2%,增幅好于全国(-6.8%)、全省(-5.6%),全省排名第3,高于衢州(-6.7%)3.5个百分点。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与1-2月数据相比,3月份重点指标呈现“降幅收窄、回升加快、企稳向好”特点,主要得益于市委带领全市上下抗击疫情响应早、行动快、措施实,得益于复工复产抢在先、干在前,得益于服务业尤其是非营利性服务业、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较快增长拉动,全市经济社会经受住了空前考验,稳住了基本盘,“两手硬、两战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6%,环比回升15.4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1%,环比回升10.0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3.3%,排名全省第4;金融本外币贷款余额2394.92亿元,同比增长18.1%,排名全省第4,增速和排位均为近5年最高;其中企业贷款余额增量(104.56亿元)为去年同期的2.0倍,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量(25.66亿元)为去年全年的1.4倍。 

  (一)从产业面看,一产略有增长,二产触底回升,三产低速增长。 

  一产略有增长全市粮食生产总体保持稳定,春季作物生产稳步推进。食用菌产值产量双增,水果生产总体良好,畜牧业产能逐步恢复,全市一产实现增加值21.34亿元,同比增长0.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07亿元,同比增长0.5%,排名全省第4 

  二产触底回升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受雨水偏少(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40%)、涉钢产业价格回落(由去年同期4200元/吨降至3500元/吨)、产能不足等影响同比下降14.6%,但环比回升15.4个百分点,降幅高于全省(同比下降10.2%)4.4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8。3月当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由负转正,高出全省(1.3%)2.0个百分点。行业增长面扩大,3月当月35个行业中有22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由2月的8.6%回升至62.9%。3月当月正增长区域增多,除云和(-10.7%)和景宁(-16.1%)同比下降外,其余区域均实现正增长,松阳(9.8%)、龙泉(8.0%)、市经济技术开发区(7.0%)、莲都(4.5%)和青田(4.2%)增速高于面上增速。重点产业实现正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健康产品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文化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0.3%、19.6%、5.7%和4.5%。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7.7%、11.2%和6.7%,均小于面上降幅,回升速度快,占比明显提高。工业用电量降幅收窄,一季度(同比下降34.5%)降幅环比(1-2月下降42.2%)收窄7.7个百分点。 

  三产低速增长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204.13亿元,同比增长3.5%,高于全省(同比下降1.5%)5.0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1。非营利性服务业(2020年一季度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33.0%)、营利性服务业(占17.2%)和金融业(占15.3%)三个行业(共占服务业65.5%)成为拉动一季度服务业增长的主引擎。其中,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增长总额)由于系列增收政策举措到位同比增长16.8%;营利性服务业在部分数字经济、线上经济重点企业加速发展带动下同比增长26.0%;金融业受疫情冲击较小,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6.0%、18.1%;批零业(占15.6%)有所回升,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0.9%,环比提高24.1个百分点,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下降16.4%,降幅环比收窄14.1个百分点;住餐业占2.7%)持续下降,限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下降50.8%、47.6%,降幅环比扩大2.7、1.4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占12.8%)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1.8%,环比回升18.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占3.4%)中一季度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同比下降18.5%。 

  (二)从需求面看,投资加快回升,消费缓慢恢复,出口降幅收窄。 

  投资加快回升。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1%,高于全省(-5.2%)3.1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3,降幅环比收窄10.0个百分点,明显回升。从三大板块看,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3%,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3.9%,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27.0%。从四大结构性指标看,交通投资同比增长21.1%,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同比增长0.5%,民间项目投资同比下降19.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下降8.4%。从项目招商看,一季度新引进项目66个,合同投资金额49.5亿元;内资到位资金28.5亿元,落地大项目12个。从全年看,考虑逆周期政策将在专项资金、用地指标、授信审批等方面加大支持,预计投资增速将逐季快速回升。 

  消费缓慢恢复。疫情期间,“假日消费”带动效应大幅下降,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80亿元,同比下降14.8%;其中,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6亿元,同比下降17.5%,降幅环比收窄28.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3。线上消费较快增长,全市限额以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6.4亿元,同比增长19.5%;新能源汽车拉动强劲,实现零售额543.50万元,同比增长5.4倍。旅游业冲击大,受疫情出行限制、旅行社退团等影响,全市旅游总收入为53.14亿元,同比下降63.1%。物价水平环比回落,3月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受食品类价格上涨13.9%带动(其中畜肉价格上涨81.4%、鲜菜上涨3.3%),同比累计上涨3.6%,环比下跌0.6个百分点,但涨幅高于年度预期目标。 

  出口降幅收窄一季度全市出口43.3亿元,同比下降16.4%,低于全省平均增幅6.0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10;3月当月出口增长0.6%,由负转正。从企业类型看,一季度生产企业出口25.24亿元,同比下降4.2%,环比回升11.2个百分点;流通公司出口16.70亿元,同比下降30.7%,环比提高3.7个百分点。从出口地区看,主要出口地区欧盟(占20.6%)、美国(占18.2%)受疫情影响严重,出口同比下降9.6%和11.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15.9亿元,同比下降20.1%。从出口产品看,占比达到60.58%的机械产品出口下降10.0%,比重排名第2和第3的轻工工艺品、纺织服装出口同比分别下降30.8%和21.5%,仅农副产品(占3.1%)出口实现正增长(0.65%)。 

  (三)从收入面看,财政收入趋缓,居民收入减少,企业效益回落。 

  财政收入趋缓。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67.25亿元,同比下降3.1%,环比回落7.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6.1%)3.0个百分点,增幅排名全省第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15亿元,同比下降3.3%,增幅排名全省第4,高于全省(-5.1%)1.8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减少。农民收入降幅较大,形势严峻。一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下降0.8%,高于全省(-1.5%)0.7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9%,增速高于全省(0.8%)1.1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5。企业效益回落。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30.84亿元,同比下降22.0%,降幅环比收窄6.5个百分点;亏损面42.9%,环比收窄5.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4.65亿元,同比增长104.2%,环比收窄17.1个百分点。 

  (四)从保障面看,生态持续优良,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事业进步。 

  环境质量领跑全国。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城市中排名第3,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AQI)为100%,全省排名第1,各县(市、区)均优于去年同期;PM2.5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2。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全市民生支出86.9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27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累计324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8%,同比降低0.32个百分点,控制在3%以内。社会事业加快推进统筹抓好民生实事、关键小事。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启动“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搬迁4697人。加大教育投入,制定实施全市教育资源供给三年攻坚行动,统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设高品质“健康丽水”,市中心医院内科病房大楼项目和市人民医院东城院区项目加快推进。 

  、下步工作重点举措 

  二季度是抢时间、赶进度、攻坚年度目标的关键时期,要强化“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稳住基本盘、打好主动战,要在非常之时,担非常之责、下非常之功、行非常之策,紧盯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化危为机、迎难而上,聚焦“八个着力”,坚决稳住经济基本盘,坚决打好发展主动仗,努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一着力疫情防控常态化。坚持“外输入、内防反弹”精密智控疫情常态化,加快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一要完善外防输入举措。把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作为重中之重,全链条做好境外返丽来丽人员的接返、隔离、追踪、检测、服务等工作,坚决阻断输入性疫情风险。二要精准抓好内防反弹。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的防控,严格实行“健康码+测体温”管理,守住乡村社区商区厂区等“小门”,以“管得更牢”保障“放得更开”。三要有序推进开学复课。严格落实复学复课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扎实做好复学复课准备工作,有序推进校外培训机构复工,确保校内校外复学复课复工安全。 

  (二)着力稳企业提信心。以更大力度开展“三服务”行动,稳企业、稳预期,提信心。一是加快政策兑现。加快推进全市惠企政策兑现系统建设,推动国家、“浙30条”“丽18条”“五减”等政策落地见效,深化“一名单一机制一基金精准帮扶(即梳理困难企业名单、建立精准帮扶纾困机制、建立帮扶并购基金)实现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快享。二是做好跟踪评估。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监测频次,根据企业需求动态集成、量身定制惠企政策“服务包”,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稳定企业投资。三是抓好复产达产。发挥“一车一码一员” 精密智控体系作用,鼓励企业加速复产达产;实施稳外贸新政,完善“订单+清单”监测预警系统,开拓“一带一路”等重点新兴市场,全力稳外贸稳外资。 

  (三)着力扩投资补增量。发挥投资稳增长关键性作用,抢时间、补增量,加快形成投资实物量。一是紧盯政策谋项目。抢抓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政策“窗口期”,注重项目谋划的整体打包,力争一批战略性、引领性及补短板重大项目列入省“2+6”项目清单,全力争取中央专项债、预算内资金,最大限度“补增量”。二是全力以赴抓进度。紧盯目标推进度、紧盯时间抢进度、紧盯要素保进度,挂图作战、对症施策,落实项目“每周过审”机制,加快实施灵山未来社区、丽水市区配套幼儿园新建工程、江滨商务中心等一批项目,推动丽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中央公园(城市风廊)、花园邻里中心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三是争分夺秒优审批。超常规推进审批流程改革,全面推行“一站式”审批,高标准谋划跨流域引调水工程、浙西南粮食物资仓储物流园区、丽水国际数码影像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 

  (四)着力抓好农民增收。牢牢把握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是做好产业增收文章。围绕生态优势、绿色产业,发布实施“山”系产业品牌系统化规划,振兴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打造“丽水山耕”拳头产品;大力发展乡愁经济,促进乡村富民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二是做好农村改革文章。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好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合联、农业龙头企业对农户的联、帮、带作用,调整落实好村户结对机制,一村一计、一户一策促增收。三是做好多渠道增收文章。实施“八个万元”增收行动,把传统的增收手段巩固好、落实好;做好“八个万元+”文章,推动农村居民收入多元化增长;大力支持电商直播助农等创新举措,确保农民收入增幅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力争第一。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全力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 

  (五)着力稳工业强平台一是全力稳定工业经济发展。盯紧重点地区、园区、行业、企业,加大运行监测力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复产达产中的问题和困难。深化“三服务”,加大对企业用地、用能、资金、运输等要素保障力度,对冲企业生产要素压力,稳住企业基本盘、稳定工业运行基本面。二是全面启动平台“二次创业”。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生态工业发展大会精神,抓紧制订实施平台整合提升专项攻坚行动计划,科学编制平台发展专项规划,落地实施生态工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倍增行动方案,推进开发区(园区)和产业集聚区整合提升,加快打造丽水开发区“万亩千亿”生态产业大平台。三是抢抓产业转型升级新机遇。谋划布局“新基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发展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促进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围绕半导体、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等五大主导产业,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六)着力扩内需促消费。召开全市服务业提质发展大会,布局促消费工作,推动消费市场回暖。一是大力培育线上消费新模式。加大“夜经济”“宅消费”等线上消费新业态的培育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和传统行业采取线上购物、直播带货、短视频引流等非接触形式,更好满足居民健康品质生活消费需求。二是深入挖掘假日经济。加快旅游市场营销,做优“消费促进月”“金秋购物节”两大平台,筹划重大节假日旅游营销方案,通过发放消费券等形式促进消费,推进旅游市场加快复苏。鼓励外卖平台、大型超市、综合体以及商贸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助力消费市场恢复。三是打造新经济增长点。重视总部经济对服务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发动全市加大总部经济招引力度;加快培育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5G网络、数据中心、冷链物流等新型基础设施,以更高的效率、更新的体验、更好的品质和更优的服务刺激消费需求增长点。 

  (七)着力强改革优环境。一是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好优化营商环境“10+N”便利化改革攻坚战。推动“一件事”提升、扩面、标准化。全面应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的审批时间压缩至80天以内。二是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全面探索和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实现生态赋能溢价,高规格举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政策研讨、产业对接等系列活动。三是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谋划建立上海人才、科研、产业“飞地”,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链分工。与宁波等地合作设立山海协作“两山”转化基金。联动推进各类“飞地”“飞楼”经济扩面升级,力争所有县(市、区)在上海建立“飞地”平台。四是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实施大花园建设九大行动、九大旗帜性工程;打好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攻坚大会战;协同深化“亩均论英雄”“创新论英雄”和“环保论英雄”改革;推动“一域一试点”改革出成效。   

  (八)着力防风险保民生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一是稳就业。用好人才3.0新政,加强高校毕业生实习就业服务,全力促进退役士兵、进城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充分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二是稳物价。加强市场监测预警,落实补贴政策,做好生猪、粮食、蔬菜、鲜瓜果等菜篮子商品应急调运工作,保持物价特别是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基本稳定,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积极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保平安。发挥商会、同乡会、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对社会管理和行业管理的作用,共同推进市场稳定;继续推进“雪亮工程”“四个平台”“全科网格”建设、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落实好防汛防台、森林防火、消防、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附件:
附件: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