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丽水正式启动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申报工作,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联合积极申报,并于2022年6月成功入选(全国共61个城市,其中我省宁波、嘉兴、丽水3个设区市入选)。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围绕打造幸福康养山区示范,聚焦聚力体制机制、适老环境、场景应用、康养品牌,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政策保障精准化
一是专班化统筹推进工作。统筹全市浙里康养、中国长寿之乡联盟和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试点工作力量,组建一体化“浙里康养(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工作专班”,工作专班设在市民政局。搭建形成市、县、乡三级养老服务组织管理机构,将养老服务业发展作为民生领域的“一号工程”。
二是系统性谋划政策体系。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推进敬老孝亲社会行为规范等6大类77项标准建设,印发实施《丽水市人口发展“十四五”规划》《丽水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发展规划》《丽水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丽水市老龄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等系列规划方案,累计形成综合引领、社会参与、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医养结合等多层面养老扶持政策文件30余项。
三是多元化打造养老样板。积极探索山区助老养老方式,推进“浙丽长寿·山区颐养”专项行动,破解山区农村养老难题,努力打造全省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养老样板。形成老年爱心驿站、“兼职保姆+好邻居帮帮团+照料中心”、家庭式小型养老院等山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成功入选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山区养老列入全省“浙里康养”建设突破性抓手重点项目。遂昌县被民政部列入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全国农村养老观察试点,浙江大学课题组全程跟进调研指导。
二、强化环境友好建设,服务环境适老化。
一是优化老年宜居环境。示范打造大花园最美核心区,省大花园示范县建设单位全部顺利通过年度评估,景宁、云和成功创成第二批省大花园示范县。全年新增种植花卉1.5万亩,建成美丽林相80.46万亩,打造彩色成果260个,包括浪漫花海30个、花园大道25条、鲜花口袋公园25个等,建设提升绿道480公里(累计4514公里),莲都新治河绿道入选第六届浙江最美绿道,建成了一批老年人爱玩爱逛、环境优雅的小广场、小公园、小长廊、小绿道,全域环境显著提升。推进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四进”行动,累计创成省级无障碍示范标准社区9个,建成无障碍村10个,无障碍景区5个。统筹抓好城区道路、公共场所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办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配置防走失黄手环等一批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实事。出台实施《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居家无障碍设施改造技术规范》《乡村景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指南》,莲都区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无障碍示范区。
二是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扎实推进“老有康养”项目建设,丽水终身教育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康复大楼等13个项目加快落地建设,总投资43.6亿元,截至2022年底累计完成投资9.44亿元。2022年,全市完成11家智慧养老院建设;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592张;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418名,全市共有持证护理员1423人;所有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无感智能终端。全市20家敬老院均达到国家二级以上养老机构标准,实现有意愿的特困失能老人兜底集中供养,并向低保、低边家庭失能老人延伸;建成康养联合体20家;提升100个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水平,实现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购服务“五合一”。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率达89%,再创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4个。
三是提升尊老敬老氛围。大力推进老年教育,全市建有老年大学10所,老年电大教学点672个,建成老年活动中心四星级4个,三星级64个。创成全国敬老文明号单位11个,浙江省“敬老文明号”单位66个,市级敬老文明号56个。成功举办全省“共同富裕与健康老龄化”研讨会暨全省首届老年木玩比赛。在新华社、人民网、民政部官网及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密集推出丽水山区养老系列报道,浙江日报开设“最温暖的挺进师”丽水民政专栏,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三、强化应用场景打造,服务供给数字化。
一是推广系列场景应用。强化数字赋能,针对老年人走失多、看病难、吃饭难等现实需求和客观难题,打造系列场景应用,有效提升老年人安全保障。比如上线“银龄卫士”场景应用,首创公安涉密数据服务民生,打造老人“防走失、防诈骗、防意外”三大模块,获全省第七批数字社会典型案例;推进“善居工程”试点,为困难家庭老年人打造宜居、安全、便利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场景,列入全省“浙有众扶”应用场景试点;建设“侨乡养老管家”智慧平台,实现养老服务在社区层面供需资源精准对接,其中“居家老年人社交与精神慰藉”子场景入选全省“浙里康养”重大应用试点项目;集成养老服务爱心卡、社保卡“一卡通”场景应用,联动21个部门,开展610余项政府待遇发放,为老年人提供退休、就医、出行、就餐、旅游等全周期服务。
二是推动跨越“数字鸿沟”。制定实施《丽水市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重点任务清单》,让老年群体实现与科技共生发展,享受“数字包容”,相关做法得到了人民网、学习强国、浙江老年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刊物点赞。市行政服务中心推出全流程陪“伴”跟踪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设立“小棉袄助老服务站”,帮助老年人掌握数字生活技能。建立100余人骨干讲师、1000余名志愿者队伍,定期进村(社区)入户,开展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11个移动公司网点增挂“教爸妈玩转手机”服务点,免费提供智能手机服务。
三是探索助老长效机制。针对我市农村老年人量大面广、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养老服务成本高、家庭支付能力弱,特别是高龄化、空巢化特征明显等典型山区城市问题,创新“服务跟着老人走”理念,聚焦山区老年人基本生活、看病就医、代购代销、精神慰藉、安全出行等重点需求,积极探索山区流动助老长效机制。推出流动爱心餐车、流动智慧医院、流动供销致富车、流动爱心义剪队、流动文化服务下基层等流动系列服务,打造具有丽水特色的流动系列服务形式,让山区老人足不出村就能满足看病就医、就餐吃饭、精神慰藉等需求,切实增强老人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强化区域协同发展,要素驱动一体化。
一是积极争取资源要素。缙云西寮休闲养生旅游度假中心、丽水市生态体育公园及地下停车场项目、莲都区应急医疗救治设施提升工程等36个项目纳入省级生命健康千亿工程,2022年完成投资额50.39亿元。与省民政厅达成第三轮厅市养老合作协议,签署《关于共同推进“浙丽长寿·山区颐养”行动合作备忘录》,成为全省唯一山区养老创新试点市和厅市养老合作设区市。编制全市养老托育项目库,共118个项目,总投资241.35亿元,根据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试点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源要素。
二是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积极推动“长寿+”品牌与“生态+”优势融通互进、融合发展,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形成了丽水特色的长寿经济和绿色产业。丰富和提升以“丽水山耕”为代表的生态精品农业内涵,全市累计建立19个地理标志产品、“景宁600”等1000多个合作基地和537个母子品牌商标。依托传统道地及特色药材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
三是畅通合作交流渠道。依托丽水作为全国长寿之乡绿色发展区域合作联盟秘书处驻地的有利条件,持续开展中国长寿之乡特色服务业示范城市、康养示范基地、养生名优产品等系列品牌认定活动,努力开辟长寿之乡养生名优产品进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华北、长三角、珠三角供应系统通道,并成功吸引联合国人口基金、阿里巴巴公司、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单位与丽水合作。
下步,我市将加快抓好政策创新与落地,扎实推进设施建设与运营,积极打造山区特色与品牌,确保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重点联系城市试点取得更大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