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丽水市搭建四位一体生态产品交易平台 加速推动生态资源变资产
作者: 刘博 来源: 丽水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 2023-07-27 10:59:01


生态资源变资产目前仍有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等“四难”特点,针对因此产生的“生态产品确权难、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主体缺失、资源评估体系不统一、金融机构活跃度不够”等问题,丽水搭建“浙丽收储、浙丽交易、浙丽招商、浙丽服务”四位一体的生态产品交易平台。2022年12月试运行以来,平台已收储各类生态资源130宗,收储金额15.53亿元,丰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取得积极成效

一、构建浙丽收储平台,让分散的资源聚起来

一是完善收储体系。丽水市生态产品交易平台“1+9”模式的两山合作社(“1”,即市级“两山合作社”;“9”,即丽水9县<市、区>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因地制宜组建的县级“两山合作社”)为媒介,明确林权、林业碳汇、砂石资源、闲置宅基地和房屋使用权等15类生态资源,对分散、零碎的生态资源进行集中收储和管理。例如,市级“两山合作社”收储了全市69895.05亩可供碳汇开发的林地资源,开发“浙林碳汇”140997吨。二是开展多元收储。市政府指导各县(市、区)依据县域特点进行特色收储,促进生态资源高效开发,实现市、县生态资源基本状况、收储情况等资源共建共享。例如,鼓励莲都区以大搬快聚后的闲置土地经营权、高山台地资源为主体进行收储,龙泉市以林权、林业碳汇、青瓷土资源为主体进行收储,青田县以河道(河权)资源、农村土地经营权为主体进行收储等等。三是健全生态产品收储政策体系。市政府出台《加快“两山合作社”建设运营助推生态产品价值的若干意见》,指导各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完善了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土地经营权、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闲置宅基地和房屋使用权、村集体山塘水库水权、林业碳汇、河道疏浚砂石料、小水电产(股)权等生态资源资产确权、流转的相关管理办法,以及生态资产抵质押担保融资办法和风险补偿金制度,为生态产品的收储形成制度保障。

二、构建浙丽交易平台,让交易的权威强起来  

一是明晰生态产品交易规则。丽水市政府出台《丽水市生态产品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丽水市生态产品交易规则(试行)》等文件,制定基于GEP核算的生态产品政府采购机制和市场交易管理办法,以政府带头购买生态产品引导市场主体积极跟进开展交易。同时,以规范资源交易“数字化”、信息披露“线上化”、数据归集“标准化”三方面交易管理为切入点,深度嵌入金融、评估、供应链等第三方主体,提升平台“政府主导、国企运营、市场化操作”构建模式的科学性。二是明确生态产品交易流程。出让方提交出让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将项目上架平台挂牌出让,意向方经资格确认并交纳全部保证金后获得参与竞价交易资格。平台通过竞价确认受让方并发布成交公示,交易成交后,标的按实际现状进行转让,并按实际现状交付使用。自平台上线以来,已完成交易47宗,成交金额2.82亿元。三是开展生态产品特色交易。 在全省率先建立地方性林业碳汇方法学和林业碳汇交易平台,已完成林业碳汇交易16 ,助力各县市区“两山合作社”增收300万元。目前正在全力创建中国碳中和先行区,现已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落地“亚运会碳汇”保险,与中行丽水市分行合作,获得300万“浙丽碳汇贷”交易融资授信

三、构建浙丽招商平台,让群众的口袋鼓起来

一是整合市域招商资源。平台依托浙丽招商”模块在生态资源资产归集收储、修复提升的基础上对全市招商资源进行整合投资者通过终端地图了解招商全貌,做到招商零距离、零成本、零时差、零国界。二是服务招商过程全周期。平台通过云推介、云洽谈、云会商、云签约、云服务实现对招商工作全生命周期管理,面向市场终端将资源进行资本化产业化的对接,做足“生态+主体”文章实现生态资源间接变现。三是畅通生态产品交易路径。平台为村民、村集体扩大信息披露半径,为投资方找资源、找项目提供了更多匹配信息,为双方降低交易风险并提升生态产品溢价可能。例如,通过平台发布订单农业需求对归集收储的土地资源进行匹配承接,“两山合作社”或生态强村公司通过组织化带动农户参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

四、构建浙丽服务,让开发的力度强起来

一是完善生态产品交易服务体系。平台聚集市域内8家评估公司、11家拍卖机构、8家金融机构等第三方机构支撑生态产品的交易、收储和招商,提升丽水市生态产品定价体系的完整性、广泛性和权威性二是推进支撑性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服务于生态占补平衡的专业法律机构、第三方评估机构、专业学术机构、跟踪检测机构等新行业和新业态,大力培育、发展生态利用型、生态赋能型、生态影响型等多元生态产业和业态,形成生态资源开发运营的完整体系。三是绿色金融支撑生态产品交易。丽水通过对生态产品权属的授权登记、价值评估,创新推出与生态产品相挂钩的“生态信用贷”“生态抵质押贷”等金融产品,加大对绿色资源项目开发的支持力度。目前,生态抵质押贷余额为276.98亿元。例如,青田3个乡镇15个村获河道使用经营权抵押贷款授信2000万元,“河权贷”10笔、贷款金额共计215万元。

 


附件:
附件: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