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联合印发《新时代文化丽水发展规划》的通知
作者: 徐健雄 来源: 丽水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 2024-05-23 11:58:37

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发改局、文广旅体局、文联、融媒体中心,市直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新时代文化丽水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实施。

附件:新时代文化丽水发展规划


附件:


新时代文化丽水发展规划

(2023-2030年)


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2024年1月


目 录

一、现实基础

(一)发展成效

(二)宏观环境

(三)面临机遇

(四)短板挑战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定位

(三)发展原则

(四)发展目标

三、重点举措

(一)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四)着力赓续历史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五)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六)着力加强文化传播能力建设、促进交流互鉴

(七)着力深化文化领域改革攻坚

四、重点抓手

(一)实施“两山”理念实践研究基地建设行动

(二)实施讲好新时代丽水故事行动

(三)实施全域文明创建提升行动

(四)实施文化发展重点平台建设行动

(五)实施特色文化标识打造行动

(六)实施全民艺术普及深化行动

(七)实施丽水山风文创品牌建设行动

(八)实施文化产业招大育强行动

(九)实施重要节展活动提升行动

(十)实施世界山地休闲旅游目的地打造行动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二)强化工作推进

(三)强化人才支持

(四)强化要素保障

(五)营造良好氛围

附:新时代文化丽水发展重点项目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文化是丽水最富魅力、最具辨识度的标识,是全面建设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的基础力量和关键变量。市委提出实施“文兴丽水、挺进共富”工程,要求以新时代“挺进师”的奋进姿态,探索以精神富有为标志的文化发展模式,以全域文化繁荣发展进一步激发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在共同富裕中实现全民精神富有。为扎实推进“文兴丽水、挺进共富”工程,构筑新时代文化丽水发展新优势,开创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限:以2022年为基础年,规划期至2030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

规划依据:

1.《“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

2.《浙江省文化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

3.《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的意见》;

4.《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5.《关于实施“文兴丽水、挺进共富”工程 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丽水建设的意见》;

6.《丽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7.其他相关规划、方案等。

一、现实基础

自201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文化丽水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来,全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进入新时代新阶段,丽水文化建设已经到了积厚成势、蓄力跃升的关键时期,需要以战略眼光和全局视野,自觉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建设实现更高水平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发展成效:“十百千”工程深入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近年来,丽水市深入落实《关于推进文化丽水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十大计划”,抓好“百项工作”,培育“千亿级”文化产业,文化实力显著增强。

思想理论宣传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持续贯彻深化,铸魂溯源走心工程深入实施。全面开展“六学六进六争先、‘丽水之干’谱新篇”学习实践,打造“新时代青年挺进师”等学习宣讲品牌。新闻摄影作品《“诚信奶奶”十年还清2077万元债务》荣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实现丽水新闻摄影中国新闻奖零的突破。“学习强国”丽水学习平台成功上线,组织“走进老区看新貌”等一批重大主题报道。《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转化的“青田方案”》入选全省2022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青田华侨华人文献整理与研究》入选2022年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课题。

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提炼形成以“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为内涵表述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市委作出《关于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决定》,在全省率先颁布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编制《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浙西南革命老区列入12个全国重点革命老区,丽水列入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承办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现场会,举办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联合主办“红军长征论坛”。建成全省首个“红立方”革命遗址数字智治应用,率先构建“多维红色资源新平台”。

国际摄影名城建设扎实推进。连续举办十届丽水摄影节,创新举办世界摄影大会,与全球50多个国家专业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交流。开工建设丽水摄影文化中心项目、启动建设丽水摄影园区,打造国际摄影丽水榜、“瓯江行”丽水摄影大展等一系列知名活动品牌,《深化推进国际摄影名城建设 赋能“共富”先行》获评2022年度浙江省宣传文化领域共同富裕最佳案例。近五年来全市入选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4人次,入选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4人,入选“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3人,其他国内外各类重要展览、赛事评选入选作品1800多件。

全域文明创建蔚然成风。实施“浙江有礼 德润处州”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实施《丽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2020年以全国第八的优异成绩通过文明城市复评。编制《丽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导则》,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遂昌县、青田县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莲都区、云和县、缙云县列为省级试点。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5名、省级道德模范15名,上榜“中国好人”28名、“浙江好人”256名。建立丽水“小园丁”志愿服务品牌,搭建“丽水小园丁志愿服务平台”,首创以志愿活动时长记录的“小园丁”积分,首创特困群体的“白名单”系统,首创“小园丁”码等,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例达到26.9%,基本实现“一单位一队伍”“一小区(行政村)一队伍”。开展“信用丽水”建设,“信用丽水”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诚信度评价全省第一。

传统文化传承成果丰硕。编撰完成《处州文献集成》等重要历史文化典籍,获评2019年度“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设区市”。龙泉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龙泉窑大窑—金村遗址被列入“海上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首批遗产点名录。大窑龙泉窑遗址入选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规划,亭后窑址考古发掘获评浙江考古十大重要发现。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庆元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遂昌班春劝农(二十四节气子项目)被公布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畲族彩带编制技艺、梅源芒种开犁节、缙云烧饼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庆元林菇共育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松阳松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功承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作出重要指示。“拯救老屋行动”列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松阳入选全国唯一的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建成缙云仙都石宕等传统文化活化利用标志性项目,在全国以及世界上形成了较大影响力。发行全国首款非遗主题“中国瓷·龙泉窑”即开型体育彩票。

文艺精品创作取得突破。影视剧《麦香》获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实现“零的突破”;14部作品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民族题材歌剧《畲山黎明》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会演圆梦奖、优秀剧目奖及艺术表演奖;电视剧《春风又绿江南》、长篇小说《似水流年》等多部作品列入省文联、省作协重点扶持项目;以越剧的艺术形式展现“两山”理论实践成果的现代戏《绿水青山》先后在省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话剧院成功演出,登上了兔年央视戏曲春晚;电影《云霄之上》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斩获6项大奖。诗集《春雷与败酱草》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提名奖;专著《浙江篆刻史》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木雕《百福如意》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松阳高腔《马房招亲》等作品获浙江民间文艺“映山红奖”。以茅盾文学新人奖获得者蒋达理(笔名蒋离子)、茅盾文学新人奖提名奖获得者杨万勇(笔名牛凳)为代表的丽水网络作家群体迅速崛起,13部网络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并播出。

文化产业培育成效显著。全市建成文化产业园区15个、特色文化村153个,创建省重点文化产业园5个、文化创意街区2条,2022年全市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130.9亿元,同比增长5.8%,增幅在11市中居第三位,实现产值超亿元文化企业39家。青田石雕、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龙泉青瓷在上海世博会、G20杭州峰会等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推动“丽水山风”文创品牌建设,成功举办“花动一城春色”首届文创展和首届“丽水山风”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入选全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试点市,成为全省唯一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试点市。龙泉青瓷、缙云烧饼等20个项目入选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名单,2条线路入选省首批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全市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19个。迭代升级“处州游学”场景应用,精心打造“处州游学”品牌。缙云仙都景区创成国家5A级景区,松阳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景宁创成 5A 级景区城,云和梯田等 4 家景区纳入山区 26 县旅游业“造月工程”培育名单。招引落地景宁那云·天空之城、羊上航空运动康养中心等重大项目。2022年,旅游产业增加值143.98亿元,占GDP比重达7.86%左右,连续6年位居全省第1。2023年“五一”期间,全市接待游客106.5万人次,同比增长115%,较2019年同期增长16.5%。

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优化。创成全国文化先进县1个、省文化先进县6个,9个县(市、区)全部通过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认定。市美术馆、市非遗馆、市博物馆新馆、市图书馆新馆等先后建成开放,建成“15 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972个、农村文化礼堂335 个,新增省级乡村博物馆57家、城市书房18家、文化驿站9家。举办首届丽水艺术节,开启“处州万象夜”星光点亮计划,举行“万象市集”等系列活动。龙泉市入选第一批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创建名单,景宁县“文化物流”项目、缙云县“戏剧上山下乡”工程入选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乡村春晚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入选第五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获评“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写入国家“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年,发布全国首个乡村春晚市级地方建设标准,举办全国村晚联盟大会。在全省率先打造文艺赋美乡村版“村晚梦剧场品牌”,打造处州小剧场、丽水艺术节、全民阅读节、“多彩非遗·美好生活”等多个公共文化品牌。

文化体制改革活力迸发。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丽水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布《城区公共文化场馆美化建设规范》《数字文化馆建设与服务规范》《“丽水山景”建设与服务规范》《丽水市研学基地(营地)建设与运营指南》等地方标准。挂牌成立丽水市文物局,推广景宁“桥长制”,建立“宝长制”。推动全省首部革命遗址保护类地方性法规《丽水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立法实施。组建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上线运行“源新闻”客户端。全市数字文化系统谋划应用38个,红立方、村晚梦剧场等17个应用入选省级数字文化系统重点目录清单;“青田石雕数字化”等5个应用获评全省数字文化系统优秀应用;龙泉青瓷非遗产业在线等6个应用入选省级试点。完成礼堂家、志愿浙江等10个省级数字文化场景应用市县贯通。

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缙云黄帝文化、不灭窑火等6个文旅IP入选首批省文化和旅游IP库,松阳高腔传承保护等14个项目列入省百张文旅金名片项目。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成功升格,成为全省唯一由省政府主办的祭祀类节庆活动。仙都景区创成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2018年汤显祖—莎士比亚文化合作交流被列为全省对外开放重大举措之一。“乡村变迁•松阳故事”主题展亮相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和奥地利建筑博物馆。以瓯江源头区域为典型的“中国山水工程”获评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瓯江山水项目亮相《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举办侨博会、中国(国际)茶商大会、世界青瓷大会、中国畲乡“三月三”、瓯江山水诗路暨中华生态诗高峰论坛、“文学梦·源丽水”丽水文学季、“瓯江行”丽水摄影大展、汤显祖文化节、梯田开犁节等地域文化节庆活动。丽水旅游形象宣传片《原乡丽水》摘得IAI国际旅游奖品牌营销类宣传片唯一金奖。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设立全市首家海外文旅推介中心,推出文旅纪录片《出发吧!去丽水》,在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多国播出,持续扩大丽水影响力和知名度。成功举办“碧海遗珍——拉斯海马酋长国出土瓷器与中国瓷窑址考古成果对比展”、布鲁塞尔“听瓷语 观世界——宋韵龙泉青瓷展”等活动。

(二)宏观环境: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迎来文化的新一轮繁荣兴盛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文化繁荣将迈向新的发展时期,也将迎来新的变化。

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开启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要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文化强国建设为新时代文化丽水发展指明了方向。

省级层面:社会主义文化强省建设加快推进。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目标,要求推行以精神富有为标志的文化发展模式,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省委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的意见》,部署新时代文化建设“186行动”。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打造九大标志性成果,其中包括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省域实践范例,在学习宣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及打造高水平文化强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浙江时强调,浙江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要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积极发展反映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文化,发展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书香社会建设。运用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窗口加强文化交流传播,不断提升中国文化感染力和中华文明影响力。丽水作为浙江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市之一,在浙江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中应起到重要支柱作用。

市级层面:“文兴丽水、挺进共富”全面开启高质量建设新时代文化丽水新征程。2022年8月,市委召开文化工作会议,部署文化强市战略,实施“文兴丽水、挺进共富”工程。会议要求发挥文化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基础力量和关键变量作用,探索以精神富有为标志的文化发展模式,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在共同富裕中实现全民精神富有。市委印发《关于实施“文兴丽水、挺进共富”工程 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丽水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构筑自信自强的鲜明精神地标、活力时尚的文化创新地标、古今交融的文化传承地标、价值引领的文明风尚地标、优质共享的文化服务地标的总体目标,以及实施红色文化铸魂、传统文化传承、生态文化弘扬、文化产业倍增、全域文明提升、文化空间拓展、文艺精品攀峰、文化传播增效、数字文化智治、文化人才引育等十大行动。“文兴丽水、挺进共富”工程实施,为新时代文化丽水发展绘就了清晰的路线图。

(三)面临机遇:政策红利释放、文化业态融合带来文化发展新机遇

山区革命老区支持政策叠加,疫情后文旅消费市场快速复苏,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引领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等,都为新时代文化丽水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政策机遇:支持山区县革命老区县高质量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定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浙江的光荣使命,也是一场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标志的社会变革。丽水市下辖9个县(市、区)均为山区26县,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区域。《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将浙西南革命老区列入12个全国重点革命老区。《“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将丽水列入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赋予丽水“创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崭新定位。丽水与宁波建立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重点在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等五方面开展合作。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叠加支持丽水创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将有利于丽水更好整合国家、省优质资源推动文化发展,同时,也将有利于加快破解交通、人才、资金、用地等瓶颈制约,营造文化发展的更优生态。

市场机遇:文化消费市场加快复苏,文化消费新需求不断涌现。2022年12月,我国疫情全面放开,2023年上半年,我国文化消费市场快速回暖,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3%,其中,文化新业态同比增长15.0%。从文化消费结构看,在结构两端的90后与银发族,成为扩大内需、牵引文化消费市场的新兴群体。45~64岁人群成为文化和旅游市场第一大客源。成长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时代的Z时代,推动着国潮、文创等文化新消费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全国领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加快推进,丽水9县(市、区)已经实现与上海“县—区”结对合作全覆盖,将有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更好地开发长三角市场,整合长三角优质资源,推动文化丽水加快发展。文化消费结构的转变,为丽水文化发展换道超车提供了可能。丽水机场、杭丽高铁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将加速推动丽水从全省末梢到区域枢纽转变,为进一步拓展文化消费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创新机遇: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引领文化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等八大任务。科技部等六部门共同制定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部署文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等八大任务。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已成为消费重要增长空间。虚拟现实、元宇宙、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文化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激活消费新热点,为丽水突破山区地域限制,实现文化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四)短板挑战:文化发展短板突出、外部挑战加剧对文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对标全面建设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的使命任务,针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新需要,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高品质文化供给还不够丰富,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还不相匹配,必须在深化改革中克难攻坚、在加快发展中提质增效。

文化引领作用有待加强。思想理论研究平台载体以及高层次人才缺乏,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丽水的实践研究和挖掘不够,有分量、有影响的重大理论成果不多。浙西南革命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的地位有待确立,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作用有待激发。全域文明创建城乡协调性不足,群众参与主动性、积极性不强,人文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媒体融合深度不足,整体影响力不强,主流舆论引导能力有待加强,大宣传格局有待健全。

文化价值转化有待创新。文化资源相对分散,资源统筹不足。缺乏对文化基因的深层次阐释传播,缺少在全国以及国际有影响的文化IP,文化辨识度不高,远程号召力不足。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精品不多。文化产业规模不大,青瓷、宝剑、石雕等经典产业增长动力有待增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现代审美、现代艺术融合不足,面向青年消费市场的吸引力不足。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应用不广,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文化与旅游融合程度不深,存量旅游资源发展缺乏活力,旗舰型项目招引建设不足,旅游核心吸引力不强。

文化惠民服务有待提升。中心城区和县城公共文化设施不足,文化感知度不强,文化品位不高。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利用率不高,与“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要求仍有差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人口规模扩大、城镇化加速、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素质提升以及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文化产品供给提出的新要求还不匹配。

文化发展保障有待增强。文化领军人才数量和层次有待提高,青年文化人才的培养机制有待创新,基层文化力量建设有待强化。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不足,文化发展的良好生态有待建立。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等相互作用,影响文化自信的因素和手段日趋复杂,文化环境、文化方式和文化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文化安全治理能力有待提高。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定文化自信,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推动文化现代化为主题,以文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新时代“挺进师”的奋进姿态,深入实施“文兴丽水、挺进共富”工程,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交流传播,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率先构建人的现代化的文化发展格局,高水平打造山区老区魅力独具、理论实践相得益彰、传统时尚交相辉映、物质精神协同共富的文化强市,为全面建设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提供强大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努力成为浙江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生力军和排头兵。

二)发展定位

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示范地。丽水是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长征的重要策应地、红军长征论坛加盟城市,是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的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县的地级市,现存革命遗址数量和列入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数量均位居全省首位。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缔造了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系统阐释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升级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更好发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作用。深入开展红色文化挖掘和保护传承,创新推进“红绿金”融合协调发展,擦亮“红色浙西南 绿色新丽水”区域品牌,高水平创建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

专栏1:浙西南革命历史功绩

浙西南革命,战略策应了红军主力长征;重新开创浙江革命基业,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一个战略支点;使浙西南成为了浙江抗战的大本营;为中国革命培养造就了一支革命劲旅;从游击战略战术、根据地建设的实践与理论方面丰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树立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缔造了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融入了浙西南人民的血脉,引领着浙西南人民不断奋勇前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动实践地。丽水是瓯江、钱塘江、飞云江、灵江、闽江、椒江六大水系的最主要发源地,华东地区设区市中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更是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深入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丽水的实践研究,谋划高能级研究平台,集聚研究智库力量,打造生态文化研究高地。创建百山祖国家公园、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中国碳中和先行区等生态品牌,率先探索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

山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典范地。丽水是全国地级市第一个民间艺术之乡,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21项,文化遗产数量占全省总数六分之一。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作具有丽水辨识度和群众美誉度的文艺精品。开展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创建浙江龙泉剑瓷历史经典产业融合创新试验区,率先探索非遗活化利用的有效路径。纵深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打造世界级山地休闲旅游目的地。

山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助力共同富裕样板地。高水平建设国际摄影名城,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常态长效推进经常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行以精神富有为标志的文化发展模式。高标准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均衡可及。做强“乡村村晚”等文化公共服务品牌,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推动传统戏曲振兴,促进文化发展与乡村产业、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强村富民等充分结合,走出文化赋能物质精神协同共富山区特色之路。

三)发展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贯彻落实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方面面,为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把推动文化发展进步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实现人民群众文化共富和精神富有。

坚持特色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突出丽水作为山区和革命老区的特色文化优势,找准在全省、全国文化发展大格局中的方位。聚力提升红色文化、黄帝文化、剑瓷文化、摄影文化、畲族文化、处州宋韵文化等影响力,深入推进“红绿金”融合协调发展,形成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文化标识。

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化解放思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主动拥抱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热点。突出改革攻坚,推动有利于促进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取得改革突破,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秉持开放包容,树立一体化推进、协同化建设、差异化发展理念,优化全市文化发展格局,把离散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形成规模效应。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全面升级山海协作,推动构建文化发展共同体。立足国际视野,实施“文化出海”计划,加强国际文化传播和合作交流,提升丽水文化国际化水平。

坚持系统观念。牢固树立系统观念,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统筹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推进理论、舆论、文化、文明和网络宣传等各领域工作,实现文化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四)发展目标

深入实施“文兴丽水、挺进共富”工程,着力建设一批重大平台,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集聚一批重点人才,打造一批特色品牌,持之以恒铸文化之魂、强文化之基、兴文化之业,文化自信充分彰显,文化形象更加鲜明,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充实,高水平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

到2030年,基本建成与全面建设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相适应的新时代文化强市。 

——主流思想引领力强劲牢固。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丽水实践重大研究工程,构建党的创新理论铸魂溯源走心体系,打造1个具有引领力感召力的重大理论发声平台,培育1个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媒体平台,推出重大理论成果15项以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植根全市干部群众思想深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焕发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引领作用,丽水成为学习践行主流思想理论的标杆地。

——城市精神凝聚力充分彰显。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国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浙西南革命精神真正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入心入脑,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作用更加突出。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区域品牌不断擦亮,丽水成为城市精神标识鲜明的城市。

——文明风尚塑造力持续增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着力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浙江有礼·德润处州”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鲜明标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现提质升级,全市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例达到30%以上,丽水成为全国示范的文明城市。

——公共文化服务力全面提升。建成完善城乡一体的现代文化服务体系,高品质现代文化供给更加丰富,文化设施网络更加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优质水平大幅提高。全面实现“市有‘五馆一院一厅’、县有‘四馆一院’、区有‘三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礼堂、社区有文化家园”,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左右,年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达到12次,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5%以上,群众文化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丽水成为群众文化满意率高的幸福城市。

——文化改革创新力活力迸发。率先形成文化现代化市域评价体系,创成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际摄影名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创经济大力培育,文化消费贡献度明显提高,“丽水山风”“处州万象夜”品牌加快打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0%。文化数字化、文化与科技融合等取得突破,文化整体智治体系不断健全,丽水成为文化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创新城市。

——文化传播影响力大幅提高。推动黄帝文化、摄影文化、畲族文化、处州宋韵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丽水三宝”为代表的传统工艺和刘基、汤显祖为代表的名人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省级文化标识10个以上,更多丽水文化名片走向世界。现代传播体系不断完善,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全面形成,海外传播队伍不断壮大,力争建设国际人文交流基地5家以上。反映新时代、具有辨识度的丽产文艺精品、网络文学、影视作品竞相迭出,持续讲好“丽水故事”,丽水成为“世界看浙江”的闪亮窗口。

到2035年,高水平建成新时代文化强市,成为全国文化现代化市域典范。擦亮特色文化“丽水标识”,走出文化润富“丽水道路”,形成文化创新发展“丽水经验”,文化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精神富有、品质生活成为丽水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的鲜明底色,丽水成为长三角文化明珠,成为展示新时代山区老区文化魅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窗口。

表:新时代文化丽水发展规划目标

序号

指  标  名  称

2022年

实际值

2027年

目标值

2030年

目标值

1

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达率(%)

100

100

100

2

重大理论和政策发声平台(个)

/

1

1

3

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媒体平台(个)

/

1

1

4

重大理论成果(项)

/

10

15

5

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例(%)

26.9

28

30

6

国际人文交流基地(个)

1

5

5

7

反映新时代、具有辨识度的丽产文艺精品力作(个)

/

15

20

8

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

4320

4800

5000

9

全民艺术普及率(%)

/

>90

>90

10

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次数(次)

5.2

10

12

11

全民阅读率(%)

90.9

93.5

95

12

文明好习惯养成率(%)

86

90

92

13

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

7.91

15

18

14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6.03

8

10

15

数字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比重(%)

35.57

45

50

16

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9

10

11

、重点举措

一)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深入实施铸魂工程、溯源工程、走心工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打造学习宣传研究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示范阵地。

1.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加强新时代理论武装工作,构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长效机制。落实党委(党组)重大决策前专题学习制度,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推动各县(市、区)和市级部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巡听旁听实现全覆盖。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水平。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高质量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基层理论宣传宣讲体系,完善党委讲师团工作机制,建设以青年为骨干的“新时代挺进师”学习小组,培育“8090”宣讲团、记者宣讲团、农民大学生宣讲团等宣讲群体。深入实施理论宣讲“四大计划”,拓展提升“越洋宣讲”“畲歌宣讲”“邮说党史”等宣讲品牌。加大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建设力度,做强“学习强国”丽水学习平台,扩大理论宣传覆盖面。

专栏2:理论宣传四大计划

实施“宣讲名师培育计划”。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宣讲员队伍。建强新时代80、90、00青年理论宣讲团,持续打响“莲响”“剑瓷青年说”“青言青语”“和小宣”“廊桥说事•青年说”“8090缙情说”“山中青年说”“小青松”“畲青年”等系列青年宣讲品牌。大力推进志愿宣讲活动,发展一批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的宣讲志愿者。推进创先争优,着力培养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基层宣讲团队。

实施“宣讲品牌打造计划”。积极探索有效形式,以品牌促深化,不断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推动领导干部带头讲,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培育浙西南革命精神宣讲团、青年创业宣讲团、农民大学生宣讲团等特色宣讲群体,把领导干部讲、专家学者讲和百姓自己讲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宣讲活动。

实施“宣讲平台整合计划”。统筹利用各类平台开展宣讲活动,积极拓展宣讲的覆盖面。用好“处州讲堂”等机关事业单位平台,面向干部职工开展宣讲。用好“两山”大讲堂、“德润处州”道德讲堂、丽水人文大(小)讲堂等专门平台,面向市民开展宣讲。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村文化礼堂等基层平台,面向群众开展宣讲。

实施“宣传教育四进”计划。推动党的思想理论进农村。充分利用“乡风宣讲团”“小荷志愿者”“廊桥说事”“庭院讲堂”等方式方法开展群众性宣传,推动党的思想理论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基层思想理论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打通思想理论宣传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文艺宣传进农村活动,让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牢牢占领农村阵地。推动党的思想理论进企业。以企业文化中心建设为主抓手,切实抓好企业的支部学习、职工学习,组织宣讲骨干深入民营企业开展宣讲,倡导驻企服务员开展上的思想理论宣传,鼓励企业举办“形势政策报告会”“思想政治讲坛”等形式,把大道理讲透、把深道理讲浅,把民营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推动党的思想理论进学校。在中小学,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创设“国旗下的讲话”“课前思政三分钟”“主题班会”等载体,将党的思想理论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把道理讲清楚。在高校,要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通过高校研学教育等活动,让高校学生在实践中体悟党的思想理论。推动党的思想理论进网络。加强本地注册网站和民间网络传播平台的管理,将思想理论宣传作为全网宣传的重要内容,在设置上,要让党的思想理论牢牢占据首页、首屏、头条、置顶,在内容上,要将党的思想理论转化为适合网络传播的表达方式,不断提升网上影响力和传播力。

2.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实践基地。用好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优势,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丽水的探索和实践”系列研究,推出更多有学理深度、学术厚度和丽水辨识度的研究成果。实施智库集成计划,加快推进市委党校二期建设,谋划设立丽水社科院,支持和推进中国(丽水)两山学院创建国家级智库,培育具有影响力的理论研究和发声平台。加强与国家级社科研究机构合作,创新建立研究任务揭榜挂帅和领办机制,建设理论研共体。谋划争取设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题的理论研究基地、宣传普及基地、实践调研基地。

3.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实践基地。持续加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学以致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实施处州文化研究工程,系统梳理处州历史文脉,推出更多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成果。制定处州文化研究计划,每年推出研究项目库,建立研究基金,吸引国内外社科学者研究丽水。开展民间艺术之乡、摄影文化、黄帝文化、汤显祖文化、世界遗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等研究,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智慧,形成处州思想标识。打造“处州论坛”学术品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交流。

(二)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动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走深走实,深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推进“善行丽水”“诚信丽水”“书香丽水”建设,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全面提升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打响“浙江有礼·德润处州”市域文明品牌。

4.持续深化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建立国家级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基地,准确研究阐释“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持续推出一批在党史界、理论界、媒体界有价值、有分量、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确立浙西南革命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的地位。定期举办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联动开展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高质量发展论坛、“革命精神化育城市精神气质”理论研讨、全国红色宣传联盟丽水行等活动,不断扩大论坛影响力,打造全面展示丽水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成果和促进革命老区城市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深化“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将浙西南革命精神全面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体系,将革命精神化育城市精神气质。把浙西南革命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养成,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推动在实践中不断赋予浙西南革命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转化为指引和推动党员干部进行新的创造性实践的精神动能和思想方法。依托市委党校,谋划建设浙西南党员干部培训基地,提升遂昌县王村口镇浙西南干部培训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成为全省公务员初任培训指定基地,打造浙西南红色教育品牌。

5.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体系建设,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制定完善文明条例、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为规范,健全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组织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展乡贤文化,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6.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贯彻《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开展时代新人培育计划。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拓展青少年课外实践基地创建,培养青少年家国情怀,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推进高校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繁荣发展企业文化。深化模范机关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忠诚教育,发展清廉文化。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网格化建设和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等各类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群体思想政治工作。 

7.培育“浙江有礼  德润处州”品牌。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全面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持续实施“浙江有礼 德润处州”行动,全域推进践行“浙风十礼”,营造全民有礼、全域有礼的氛围。完善重大公共政策道德风险评估和纠偏机制,形成有利于弘扬主流价值的社会环境。推进信用丽水建设,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奖惩制度,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加强先进典型群像选树,挖掘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和丽水好人等“最美”人物。

8.健全全域精神文明创建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经常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健全完善督查考核、工作奖惩、要素保障等机制。深化“花开丽水”行动,贯彻落实《丽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开展县城文明程度指数测评,统筹推进各县(市)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全域化发展。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丽水。培育“小园丁”志愿服务品牌,设立志愿服务基金,完善志愿服务精准触达机制,率先探索志愿服务参与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新机制,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社会风尚。健全民族团结长效机制,实施百个“石榴红”家园、驿站、工作室、志愿服务队、宣讲团等“五百”工程,打造具有丽水辨识度的“浙丽石榴红”集群效应。扎实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加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力度,坚决防范民族工作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

(三)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持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整合媒介资源、政务资源、生产要素,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壮大主流舆论,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9.打造现代“传媒舰队”。做强“源新闻”客户端,推动UGC(用户生产内容)、PGC(专业生产内容)、OGC(职业生产内容)等内容生产模式的广泛应用,打造集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权威信息渠道于一体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强话题设置能力,探索爆款养成机制,争取阅读量超亿、超千万、超百万、超十万的新闻报道数保持逐年增长。全面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融入治理,着力打造形成面向基层的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深化媒体管理方式改革,完善现代媒体管理体制,推动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实现深度融合。

10.健全主流舆论引导机制。坚持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加强和改进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形势宣传、典型宣传,凝聚全市干部群众迈向新征程、奋斗新时代的强大正能量。实施新闻产品提质工程和新闻品牌栏目培育工程,提高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的质量水平。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推出适合移动传播、社交传播的新闻产品,打造更多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新闻作品。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加强丽水自媒体建设,建立头部平台深度合作机制,打造系统展示丽水对外形象的网上传播“观景台”。加强建设性舆论监督,办好舆论监督栏目节目,提升舆论监督效能。推进现代新闻发布体系建设,建立丽水新闻发布厅,健全开放发布机制和量化考评机制。健全完善舆情应对工作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完善上下贯通、多跨协同、闭环智控的新闻舆论工作体系,实现传播效果精准把控。

11.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坚持移动优先策略,打造网络内容精品和知名品牌,推动主流舆论占领新兴传播阵地。加强对新闻传播领域有关新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探索网络传播新业态新模式,丰富传播形态。实施网络安全整体能力提升行动,建好用好互联网舆情动态感知平台、网络安全协调指挥平台和融媒体技术平台,构建高水平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持续开展“净网行动”和“清朗行动”,推进网络空间思想武装、网络文化繁荣兴盛、网络道德示范、网络文明素养提升等项目,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大互联网数据资源保护和管理,有效保护数字安全、保护个人隐私。

(四)着力赓续历史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突出丽水山区和革命老区特色,提取最具辨识度的文化,着力赓续历史文脉,集聚资源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铸千年处州的“根”和“魂”,讲好文化丽水故事。 

12.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谋划建设考古基地,推进大窑龙泉窑考古、“古瓯”勘探考古、处州府城墙考古等考古项目。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完善文物安全分色分级动态管控与精密智控体系,推动文物保护由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并重、由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整体保护并重转变。积极推进龙泉窑大窑—金村遗址、处州廊桥申报世遗,瓯江古堰申报国家水利遗产,龙泉灵芝种植系统成功申报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建立文物资源数据库,推进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利用中的应用。高标准建设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好川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谋划打造世界梯田博物馆,推动利用具备条件的文物建筑作为博物馆、陈列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加强“银矿文化”开发保护,推动“云和银矿遗址”申报创建银冶文化遗址公园。实施“千年古城”复兴,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利用。全域推进“拯救老屋计划”,开展古村落保护利用,建设国家传统村落公园。推广“缙云石宕”经验,依托文物保护单位、工业遗存等,建设一批国际范、时尚味、处州韵的文化展示体验空间。

13.创新非遗活态传承。完善非遗名录体系,做好项目、基地、传承人管理“三位一体”建设,争创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培育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进非遗项目数字化保护,建设数字非遗馆和数据库。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建设非遗展示馆、非遗生活馆、非遗街区、非遗旅游景区、非遗民宿、非遗文创园,加强非遗文创产品开发,推动非遗融入生产生活。推进传统工艺和传统戏曲振兴,扶持级基层和民营戏曲艺术表演剧团发展,推动婺剧、松阳高腔、昆曲十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推进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支持设立非遗工坊、建设一批非遗特色村镇,打造非遗旅游路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进非遗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建设校园非遗传承基地,持续推进戏剧进校园。

14.推进红色文化保护利用。深入实施《丽水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建立全域革命遗址保护名录,推进九大革命历史主题片区建设,支持莲都区、龙泉市、缙云县、松阳县列入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争取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好用好“红立方”革命遗址数字智治应用,提升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水平。创新革命文物展示利用,建立展陈馆的展陈内容和解说词研究审查制度。在中心城区有机更新中充分融入红色文化,建设红色地标,打造“浙西南革命精神”宣传教育第一窗口。在机场、高速、高铁主要入口,各县(市、区)中心公园、县级以上党委政府驻地、主要红色基地沿线,统一设计、建立浙西南革命老区标识体系。探索制定红色村镇、红色景区等系列创建标准,构建提升“一区四带十镇百村”红色旅游空间格局,精品化打造“缅怀革命先烈之旅”“重走红军挺进师之旅”“红色古镇之旅”和“一县一主题”红色旅游线路,打响浙西南红色旅游品牌。

专栏3:“一区、四带、十镇、百村”红色旅游空间

“一区”:以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为核心的莲都红色旅游区;

“四带”:披云山—九龙山—安岱后红色旅游带、百山祖—龙泉山—云和梯田红色旅游带、瓯江—千峡胡红色旅游带、括苍山—大洋山红色旅游带;

“十镇”:遂昌王村口、龙泉住龙、松阳安民、云和石塘、庆元百山祖、景宁梅歧、缙云壶镇、青田万山、遂昌大柘、松阳西屏等10个红色旅游镇;

“百村”:百个乡村红色旅游景区或村庄。

15.繁荣发展新时代文艺事业。制定重大主题文艺创作规划,探索重大文艺创作项目“揭榜挂帅”机制,推动“一县一戏”、浙西南红色大秀、生态主题舞台剧等项目实施。常态化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发挥各文艺家协会优势,围绕关键节点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争取在“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省级重点文艺赛事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丽水网络作家村和网络文学创作基地建设,强化网络作协组织,吸引更多网络作家落户,促进网络文学、网络剧等健康发展。做强古堰画乡巴比松油画创作基地,成立古堰画乡“院校联盟”,持续打造丽水特色巴比松松油群体。全域布局建设摄影创作基地。大力培育丽水出品影视作品,制定出台影视作品生产扶持政策,争取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扶持项目到丽水取景拍摄,不断涌现浓郁丽水味的优秀影视作品。加强市内优质创作资源整合和外部创作资源协同合作建立创共体,提升文艺原创能力和文艺精品产品化能力。健全文艺精品评价机制,更好发挥文艺评论评价引导文艺创作的风向标作用。谋划成立丽水文化艺术发展基金,实行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加大对文艺创作基础环节和重点门类、重大项目、重要作品精准扶持。谋划建立艺术交流交易平台,促进优秀文艺作品多渠道传播、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提升文艺作品转化能力。

16.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形成莲青缙潮玩休闲、遂松田园探秘、龙庆避暑养生、云景特色风情等四大特色产业圈,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深入推进“造月工程”,做强仙都景区,推动云和梯田、古堰画乡等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施景区“二次创业”工程,推动文化进景区、度假区,引导开发文旅体验项目和夜游项目。大力发展山地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时尚旅游等文化和旅游融合业态。做优丽水马拉松之城,建设国家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打造中国最美户外运动天堂。谋划丽水“二十四节气”品牌节庆,开发研学旅游产品,做强“处州研学”品牌。加快培育丽水味道、万象集市等文旅融合产品,推选百道丽水养生美食及百家代表性体验店,培育百个区域特色文旅市集。推进文化创意与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丽水山路以及特色制造、水经济等融合。做好松阳全省“浙韵千宿”试点县建设,完善并推广“旅居老屋”模式。实施乡村文旅运营升级计划,推出百个乡村创客团队,引驻百个运营团队,培训百名村支书。推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剧院、非遗展示场所、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等成为旅游目的地,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

专栏4:重点文旅业态开发

山地休闲旅游:做优“丽水山路”山区最美自驾游路线,举办山区露营大会,构建山区“百宿千帐”的时尚户外+休闲度假+艺术生活文旅模式,打造中国山地休闲度假目的地。

康养旅游:依托“中国长寿之乡”品牌优势,加大“康养600”集群建设力度,开发以森林康养、气候康养、中医药康养、温泉康养等绿色康养产品。

研学旅游:完善“处州游学”市域研学一张网,推出“百山祖探秘”“非遗匠心”“不灭窑火”等文化研学旅游产品,构建全域研学旅行联动格局,打响“处州研学”品牌。

时尚旅游:充分发挥侨乡文化,开发时尚购物旅游产品。加快推进缙云羊上航空运动康养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低空飞行、马术等体育旅游新兴业态,做强山区特色赛事经济。


专栏5:文化创意+业态融合

“文化+丽水山耕”。挖掘整理缙云烧饼传说、惠明和尚开山种茶、吴三公开创世界香菇之源、李时珍访石练尝菊米等农耕文化故事,以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等农耕文化遗产,开发富有文化内涵和市场辨识度的系列农产品,加强文化元素植入农产品宣传体系,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文化+丽水山居”。推动十大特色文化与丽水民宿、酒店结合,打造文化主题住宿产品。推进“文化+生态工业”,培育创意设计、会展服务、电商直播等业态发展,提升工业产品附加值,拓展产品市场。

“文化+水经济”。推进云和湖、千峡湖、仙侠湖、庆元兰溪桥水库、缙云天池等湖区建设,开发高端水产品和滨水创意型旅游度假产品。

“文化+绿道古道风景道”。加快建设环浙(丽)步道网络,加快括苍古道、畲乡古道、百凤古道、十里杜鹃古道等4条省级“耀眼明珠”古道以及通济古道、苍岭古道、梅田古道、举水廊桥古道、伯温古道等古道遗迹建设,分段植入特色文化,建设文化驿站、举办文化活动,以产品化思维进行商业开发运作,打造“践行秀山里,徒步丽水间”的文化步道。

(五)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坚持共同富裕目标导向,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均衡可及,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创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走出文化惠民富民山区特色之路。

17.打造城乡文化展示空间。建立城乡建设文化前置工作机制,构建融入生产生活的历史文化展示线路、廊道和网络,形成处处见历史,处处显文化的空间形象。加强历史城区保护,谋划复建处州孔庙,建设以处州孔庙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区。加强刘祠堂背历史文化街区、高井弄历史文化街区、酱园弄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建设文化展示、传统居住、特色商业、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处州特色文化街巷。谋划打造环南明湖文化圈,推进高铁新城、空港新城、碧湖新城等文化展示区建设。实施县城老城区文化修补工程,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保护修缮古街古巷,名人故居等,增加文化展示空间。推进“一县一地标”建设,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和复合功能的文化地标和文化会客厅。

18.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补短板。加快推进丽水音乐厅、庆元县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落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指南》,落实居民住宅区文化设施配套建设标准,推进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嵌入式文化空间建设,打造家门口的优质文化生活空间。加快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完善适应青年人需求的文化设施建设,营造青年时尚的文化消费氛围。完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建立丽水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规范,支持各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升级为国家一级馆标准。推进瓯江文苑博物馆群、青田东堡山华侨文博生态城等建设,龙泉市博物馆、景宁畲族博物馆等提升改造与展陈创新,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大力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建设一批山区最美文化空间。实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礼堂“微改造、精提升”,将社交、亲子、研学、康养等服务场景多元集成,提升文化空间的综合效能。推广公共文化空间社会化运营,提高运营效率。

19.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时调整提高服务标准。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增加夜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夜晚黄金2小时”。广泛组织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全民科学普及等“四个全民”行动,让更多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和“文化点单”模式,完善群众文化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实现文化供给与需求间的精准对接和良性互动。深化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文化结对活动,建设乡村“三团三社”文艺团队,创建“一村一品”乡村文化品牌。全面落实文化保障卡机制,健全完善文化特派员运行机制,推动文化服务“三下沉、三提升”。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生活困难群众,开展精准化、个性化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充分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优化城乡流动文化服务,推动流动服务常态化。将民营机构和团体的优秀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政府购买范围,充分发挥民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功能。

20.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深化“乡村春晚”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建设,筹建全国群众文化学会乡村村晚分会,全域推动“乡村春晚”向“乡村村晚”,“乡村春晚”向四季村晚转变。实施“文艺赋美”工程,完善运作机制,积极引导民间艺人参与,广泛激活城乡“流动艺术雕塑”的源头之水。推动“乡村村晚+文艺赋美”,形成多元化、广参与的文化惠民平台,推动全民美育和艺术普及提升。培育“艺术乡建”品牌,制定出台艺术特色示范村创建评价标准,组建艺术乡建指导团,指导建立驻村文化策划师制度,推动村庄与高校、艺术院团、艺术大师等建立合作,培育一批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和品牌,用文艺方式激活乡村资源。

21.培育壮大“5+X”文化产业集群。以数字影像、剑瓷、石雕、木玩、文体用品等为重点,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产业链构建,打造百亿级文化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国内外优质设计资源,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时尚化转型,开发具有丽水辨识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丽水“潮”品,打造“丽水山风”文创品牌。积极发展影视产业,强化政策引导,谋划建设中国真山真水影视基地、影视后期制作基地,吸引集聚优质影视企业,打响“中国天然影视城”品牌。以精品原创网络文学作品为源头,链接影视、音乐、动漫、游戏和短视频,实现网络文学IP版权多元转化。大力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推动虚拟现实、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加快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文化旅游、文化制造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引导支持数字影视、数字音乐、短视频、数字文化装备等新业态加快发展。

专栏6:五大百亿产业培育

数字影像:加快建设丽水摄影文化中心和丽水摄影园区,谋划打造影像数字中心、影像典藏档案馆、图片备份中心、图像版权交易服务中心等,构建以专业图片存储和图像版权交易为核心的产业链。

剑瓷产业:创建浙江龙泉剑瓷历史经典产业融合创新试验区,加强与故宫博物院等国家级知名博物馆合作,推动艺术青瓷向高端化、时尚化发展,日用青瓷向数智化、规模化转型,推动青瓷元素通过创意设计融入装饰材料、家居生活,打造世界瓷器设计创意之都。谋划推进中国龙泉(青瓷宝剑)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设立,探索建立龙泉剑瓷产品溯源防伪管理服务体系。抢抓“数字经济”,大力推进“直播带货”和跨境电商,加快“龙泉青瓷宝剑商城平台”升级聚变。

石雕产业:加快推进青田石雕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打造世界玉石雕刻基地和石雕交易大平台。巩固青田石雕传统精雕地位,拓宽石雕下游延伸产品市场空间,积极开发镶嵌、印纽、把玩件等产品,加强石雕创意产品研发,加快石雕馆藏作品衍生品开发;推进石雕工艺品智能化、机械化、批量化生产,逐步促进石雕产业从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转型,从高端“艺术品”向大众化“商品”延伸。

木玩产业:加快云和木玩童话小镇建设,推进木玩产业链强链补链,深化木玩与动漫、教育、电商、养老等领域融合,发布云和木玩产业发展指数、木玩行业相关标准,发布云和木玩产业发展指数,进一步打响“云和木玩”“云和教玩”等品牌,着力打造全球木玩创制中心。

文体用品产业:做强庆元“中国铅笔生产基地”,引导铅笔行业向眼线笔、眉笔、眼影粉唇彩和指甲油等化妆品行业延伸,逐步打造全球眉笔、彩妆生产基地。重拾莲都区制笔行业力量,依托上海英雄金笔、中彩文教制笔,挖掘一批优秀制笔项目,带动莲都区制笔行业的全面跃升。以缙云县等县为重点,发展越野摩托车、滑板车、平衡车、沙滩车、竞速自行车、健身器材等运动竞赛休闲产品,关联发展户外休闲用品和文教工美用品产业。

22.持续开拓文化消费市场新空间。实施“文化商圈”计划,推动处州府城等商圈以及松阳明清老街、龙泉西街、云和采真里等历史文化街区的品质化提升,植入首店经济、国潮经济等文旅消费业态,创建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省级和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深入实施文旅消费品牌创建行动,一体化推进“丽水山居”“丽水山景”“丽水味道”“万象市集”等具有丽水辨识度的文旅消费品牌提档升级。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做强“处州万象夜”品牌,常态化打造“处州小剧场”沉浸式演出,培育时尚夜间文化消费业态,创建文化和旅游夜间消费集聚区。把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建设集合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聚集区。依法依规制定消费优惠政策,举办消费季、消费月、数字文旅消费体验等活动,培育壮大网络消费、定制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型消费。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优化文化消费环境。大力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集成全息呈现、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高逼真、跨时空等新型体验技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创新数字电视、数字投影等“大屏”运用方式,促进客厅消费、亲子消费等新型文化消费发展。鼓励移动终端等“小屏”量身定制个性化多样性的文化数字内容,促进信息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模式发展。

(六)着力加强文化传播能力建设、促进交流互鉴

坚持品牌引领,构建文化丽水品牌矩阵,推动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提升丽水国际化水平提供文化支撑。

23.构建新时代文化丽水品牌矩阵。实施城市文化品牌计划,构建以“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备选:“诗画江南·秀山丽水”“江南秘境·秀山丽水”“秀山丽水·共富老区”)为统领,以“画乡莲都、黄帝缙云、侨乡青田、仙县遂昌、田园松阳、剑瓷龙泉、菇乡庆元、童话云和、畲乡景宁”为支撑的新时代文化丽水品牌矩阵。高标准打造文化丽水主题歌曲、主题演艺、宣传片、摄影集等,统筹中央、省级媒体传播平台和渠道,建立市县一体化文化推介体系,打造“新媒体+”文化品牌宣传矩阵。加大百山祖国家公园、瓯江山水诗路、国际摄影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国家传统村落公园、全国畲族文化总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品牌建设和推广。持续办好世界青瓷大会、中国轩辕黄帝祭祀大典、丽水摄影节等品牌活动,谋划举办丽水文博会,加大力度招引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会展活动落户,形成一批国际性会展永久举办地。

24.加强区域文化合作交流。全面构建接沪融杭连闽通粤的浙西南综合交通枢纽,尽早融入杭州一小时交通圈,实现两小时通达长三角核心城市交通圈。积极融入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一湾引领、三带串联、四路联动”格局,在浙西南绿色生态文化旅游带、红色文化旅游带、瓯江山水诗路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深度参与沿边百村乡村旅游开发、“云景文泰”浙南山路风景道等建设。深入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高标准建设丽水—宁波等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主动融入长三角文化一体化发展,推动建立长三角一体化阅读联盟,加强与重点城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的馆际交流。构建山海融通共赢的沪丽文化发展共同体,积极参加上海文博会等活动,合作建立企事业单位党员活动、会议会展、团建、疗休养基地、远程办公基地,共享中小学研学旅行、职工疗休养等市场。全面加强与宁波市全面开展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帮扶。争取加入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联盟,加强红色文化研究合作,深度拓展党建研学市场。积极与嘉兴、井冈山、延安、临沂、龙岩等地开展合作交流,增进与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红军长征论坛联盟城市的交流合作,深化全国弘扬践行革命精神红色宣传联盟活动。积极参与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黄衢丽温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推进跨市域生态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共享共建,强化互为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共识。深化“东西部协作”,加强与新疆新和,四川泸州等对口城市文化交流合作。

25.提升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以世界摄影大会、丽水摄影节、世界青瓷大会等文化活动为着力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加快建设县级英文网站建设,用好Tiktok等中国产的全球社交平台。壮大海外传播队伍,更好发挥海外华人华侨和“洋网红”作用,推动建立对外传播中心,讲好丽水文化故事。推进新时代华侨要素回流工程,争创华侨经济双循环发展试验区。积极对接“一带一路”等国家倡议,主动参与浙江文化“出海计划”,精心打造“丝路之瓷”交流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跨境电商业务,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争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提振入境游市场,筹建海外文旅推广中心,主动与世界旅游联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等平台机构合作,不断开拓境外文化旅游市场。

(七)着力深化文化领域改革攻坚

坚定不移将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扎实推动文化数字化、国有文化企业、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投融资等改革,深入推进一批重大改革项目,增强文化集成创新能力,推动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26.深化文化领域数字化改革。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推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优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扩大服务覆盖面,推动服务普惠应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到达率、及时性,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谋划建立数字版权保护交易平台,提供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确权、评估、匹配、交易、分发等专业服务。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游戏、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创意设计、非遗传承发展、文化旅游等领域融合应用。加快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布局推动虚拟数字人、NFT、虚拟场景等元宇宙文化业态创新发展。

27.深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谋划组建丽水市文投集团,大力推进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推动更多优质文化项目的培育孵化和重大文化项目的招商落地。强化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委员会职能,深化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重点国有景区和文化场所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所有权、经营权两权分离。成立文化银行,为文化旅游企业融资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鼓励引导更多企业投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支持金融机构主动对接服务文化产业企业及项目。常态化举办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对接大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普惠小微主体的信贷支持,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的融资增信力度,鼓励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为乡村旅游经营者提供贷款担保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将文化和旅游企业所获荣誉纳入授信评价,对优质文化和旅游企业提高授信额度,给予优惠利率。鼓励发行文化和旅游企业债、债务融资工具,支持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和旅游项目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28.深化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改革。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和“文化管家”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运营,形成服务效能提升带动文化消费、文化消费反哺提质公共文化服务的良性循环。组建“丽水文化管家”志愿者队伍,探索公益众筹等方式有效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服务。加强对民办博物馆、民办图书馆、民营演艺机构的扶持引导,完善相关保障与配套支持。将民营机构和团体的优秀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政府购买范围,充分发挥民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功能。

29.深化乡村文化空间运营机制改革。建立乡村文化空间服务力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乡村文化空间服务能力评价,建立基于乡村文化服务力的资金分配制度。组建乡村文化空间运营官队伍,引入专业运营力量。引导毗邻行政村开展文化服务资源整合,推动设施共建共营,活动共办、资源共享,实现组团化运营。建立“文化巴士”城乡联动机制,带动城市居民到乡村文化空间休闲消费,实现城乡文化互动。推动乡村文化空间场景再造,与共富工坊、便民服务、文旅集市、直播基地、文化研学基地、文创孵化基地等融合,构建乡村文化空间自我造血能力。

30.深化文化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文化领域“绿谷鲲鹏”“绿谷精英”“绿谷英才”人才计划,将高端文化人才纳入全市紧缺人才招引计划。积极推动丽(浙)籍知名文化专家学者回归,鼓励在丽水设立工作室、研究机构和创作基地。创新文化人才共享模式,探索在上海、杭州、成都等地建立“人才飞地”,鼓励高端人才以兼职、担任顾问、项目合作等方式参与丽水文化繁荣发展。建立文化人才“选管用育”全链式服务机制,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文化名家制度,畅通各类文化人才职称评定通道,推动科技人才政策向文化文艺人才延伸,优化评选表彰和荣誉制度,努力构建尊才爱才、包容开放的良好氛围。结合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施青年文化人才孵化项目,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发展潜质的文化新人。对专业性强、技能要求高的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在开展公开招聘时设置更具灵活性的条件,采取更贴合岗位用人特点的考试考核方法。创新文化人才使用机制,形成以文化创新创造能力和业绩为主要标准的人才使用导向。创新文化人才分配激励机制,探索实施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多种分配形式,合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逐步建立高层次人才流动培养补偿机制。

31.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改革。加强文化和旅游、公安、应急管理、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协调配合,促进数据共享,建立协同高效、智能监管的综合治理机制。开展“清源”“护苗”“净网”等专项行动,整治出版印刷市场,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严控网络文化市场。持续落实广电安播“1439”专项保障机制。全面使用“互联网+监管”执法监管平台,规范文化市场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掌上执法率达到100%。

四、重点抓手

(一)实施“两山”理念实践研究基地建设行动

争取与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共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研究基地。谋划设立丽水社科院,支持和推进中国(丽水)两山学院创建国家级智库,联合市委党校、丽水学院等本地研究单位,同时,加强与省级、国家级社科研究机构合作,打造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研究智库联盟。制定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研究重大课题目录,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和领办机制,到2027年推出10项以上重量级理论研究成果。全域布局100个左右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研究观察点,建立长期跟踪研究机制,持续推出典型案例。积极承办全球绿色发展论坛,争取建设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国际交流特色窗口,推动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二)实施讲好新时代丽水故事行动

出版《处州书院》《处州进士》《处州家风》《瓯江论诗》 等系列瓯江文化丛书。挖掘丽水践行“八八战略”,探索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特色之路的典型经验,形成讲好新时代丽水故事的故事素材库。深入推进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创建,高质量举办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深化“红绿融合”典型案例挖掘提炼,讲好“红绿金”融合故事。加强现代“传媒舰队”打造,推进主流媒体与社交平台联动、官方与民间协同、线上与线下融合的传播体系建设,提升现代传播能力。加强与中国外文局的战略合作,推进丽水故事相关专著多语种翻译和海外出版。开展“解码丽水”短视频海外传播行动,组织拍摄“江南秘境·秀山丽水”系列短视频。积极借助杭州亚运会等重要活动,Tiktok等中国产的全球社交平台,以及海外传播队伍,以丽水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全方位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发展面貌。

三)实施全域文明创建提升行动

以经常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统筹推进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全面构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协同发展的创建格局。健全完善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阵地建设,构建文明实践“建管用育”管理闭环,高标准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圈”。因地制宜开展“文明示范带”“文明交通线”“文明走廊”等联创共建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打造“浙江有礼·德润处州”文明品牌,持续擦亮礼让斑马线、就餐不浪费、聚餐用公筷、垃圾要分类、排队守秩序等有礼品牌。到2027年努力创成县级全国文明城市1个以上,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建成率达93%、文明单位省级及以上达300家、县级及以上文明家庭达8000户,努力在全国文明城市复评中保持前列。

四)实施文化发展重点平台建设行动

重点推进“一城一带一园一窗十基地”文化发展平台建设,构建新时代文化丽水建设重要支撑。

——一城:国际摄影名城。高标准建设丽水摄影文化中心和丽水摄影园区,大力发展以数字摄影为核心的摄影产业。全域布局建设摄影基地,构建“景区均能兴摄影创作、县县均能留摄影家、村村均能办影展”的发展格局。持续做强丽水摄影节、世界摄影大会、“瓯江行”全国摄影大展、国际摄影研讨会等品牌活动,提升国际摄影丽水榜、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等影响力,打造国际摄影艺术交流高地、国际生态摄影创作高地、国际摄影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国际摄影优质要素集聚高地,树立全球摄影艺术新标杆。

——一带:瓯江文化产业带。实施河湖综合治理工程,重现“九山半水半分田,山似屏帷绕画楼”的山水绿廊景观。实施瓯江海丝之源生态文化保护提升工程,复兴瓯江内河航运,重现八百里瓯江“黄金水道”风采。谋划打造瓯江艺术长廊,撷取古堰画乡、龙泉青瓷小镇等两岸“艺术明珠”,布局一批博物馆、艺术创作平台,谋划打造瓯江山水实景演艺产品。加快推进瓯江山水诗路建设,串联古堰画乡、九龙湿地、南明湖、千峡湖、仙侠湖等景区,形成海丝瓯江源、十里云和湖、丽水山居图、青田时尚汇等四大产业组团,集聚发展康养度假、艺术文创、乡愁体验、亲子游学、户外运动等特色文旅产业。

——一园:百山祖国家公园。践行“国家公园就是尊重自然”理念,建立国家公园标准体系、科研体系、展示教育体系,集中展示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打响“中国山水画实景地”“华东地区唯一中央公园”品牌。创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建设华东生物种质资源基地,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发布生物多样性指数,建设国家级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协同实施重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行动和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抢救工程。在保护前提下,建设国家公园八大基地,打造国家公园高质量绿色发展环和环国家公园文创大走廊,创建省级、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推动生态文化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

——一窗:世界遗产之窗。依托农历二十四节气(班春劝农)、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两项人类非遗,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两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和梯田农业系统、缙云茭鸭共生系统两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松古灌区、丽水通济堰两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以及遂昌班春劝农、景宁惠明茶等文化遗产,创新设计“1+9”文化遗产展示体验空间,全域打造世界遗产之窗。设立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组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联盟,扩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举办成果,复兴传统农耕文明。依托瓯江主干以及松阴溪、大溪、好溪、小溪等干流,开发二十四节气主题游、农业文化主题游、水利文化遗产主题游等线路。结合丽水山风文创品牌打造,开发丽水世遗文创产品,打造丽水世遗品牌。

专栏7:丽水世遗之窗“1+9”体验空间

1:丽水世遗中心。在丽水市区选址建设丽水世遗中心(可结合丽水文化会展中心建设),打造集农业遗产馆、水利遗产馆、二十四节气馆、非遗馆、世界遗产文创中心等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

9:九大世遗体验基地

莲都:通济堰文化园,联动古堰画乡景区;

青田:稻鱼共生体验基地,联动石雕小镇;

缙云:茭鸭共生体验基地,联动缙云石宕;

龙泉:青瓷小镇,联动宝剑小镇;

云和:云和梯田,联动木玩小镇;

遂昌:二十四节气体验基地(班春劝农),联动戏曲小镇;

松阳:松古灌区体验基地,联动松阳古村落聚落;

景宁:惠明茶文化体验基地,联动畲族民族文化园;

庆元:林—菇共育体验基地,联动木拱廊桥文化园。

——十基地。聚力打造千年处州文化体验区、遂松龙红色文化体验区、青田侨乡文化体验区、缙云黄帝文化体验区、遂昌汤显祖文化体验区、遂昌汤显祖文化体验区、龙泉剑瓷文化体验区、松阳古村落文化体验区、云和梯田文化体验区、景宁畲族文化体验区、庆元农遗文化体验区等十大文化体验基地。

专栏8:十大特色文化体验区

千年处州文化体验区。加强处州府城墙考古勘查,整体保护处州府城的历史格局,包括城墙城壕、历史水系、历史街巷、景观山体、历史地名以及处州府城所依托的山水环境。保护历史城区内及周边的万象山、南明山、少微山、梅山、南明门、丽阳门、厦河塔等标志性历史文化景观点,突出作为“莲心”的城内景观山体和作为“莲瓣”的城址空间环境保护,彰显丽水“依山持溪、莲心之城”的自然山水形胜和城址空间环境。严格控制历史城区建筑高度,对历史城区内新的建设按照高层禁建区和高层控制区两种类型进行控制。谋划复建处州孔庙,打造处州孔庙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区。加强刘祠堂背、高井弄、酱园弄以及文昌路历史地段、梅山历史地段、万象山历史地段保护建设,打造处州文化展示体验场景。

遂松龙红色文化体验区。以遂昌王村口镇、金竹镇、大柘镇、龙泉住龙镇、松阳安民乡等为主要区域,深入挖掘保护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王村口镇、住龙镇、安民乡—枫坪乡创建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小镇,大力发展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探索“红绿金”融合发展路径,打造浙西南红色文化集中体验区。

青田侨乡文化体验区。充分挖掘侨乡文化,创建浙江(青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做强华侨(欧洲)进口商品城,建设青田东堡山华侨文博生态城、世界红酒咖啡品牌中心等项目,举办华侨进口商品博览会,打造以环球购物、欧陆风情体验、艺术文创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体验区。

缙云黄帝文化体验区。建设黄帝文化传承基地,高标准打造黄帝文化主题演艺,推进黄帝文化与美食养生、道家养生等主题结合,促进黄帝文化的物化及产业化。推动仙都景区提质扩容,以及羊上航空运动康养中心等项目建设,打响“黄帝缙云•人间仙都”文化品牌。

遂昌汤显祖文化体验区。挖掘弘扬汤显祖戏曲文化,提升建设遂昌汤显祖戏曲小镇,谋划建设汤显祖文化传承学校、昆曲十番传承学校、昆曲十番传习基地等载体,做优“汤显祖文化节”,举办昆曲折子戏展演、戏曲周等活动,发展音乐研学、音乐培训等相关产业,打造汤显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

龙泉剑瓷文化体验区。提升建设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青瓷小镇、宝剑小镇和龙泉青瓷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推动剑瓷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宋韵传世工程结合,打造一批千年剑风瓷韵展示体验点和产品,开发“匠心之旅”文旅线路,建设宋韵文化体验集聚地。实施剑瓷经典产业提升工程,突出创意引领,推动青瓷时尚化升级,提升市场吸引力。

松阳古村落文化体验区。加快推进松阳国家传统村落公园建设,持续实施“拯救老屋”行动和“古村复兴”计划,推动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激活古村落旅游活力。创新艺术乡建,深化“百名艺术家入驻乡村计划”,打造主客共享的乡村公共文化新空间,走出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云和梯田文化体验区。推进云和梯田国家5A级景区创建,带动白鹤尖景区和灵漈山景区升级发展,打造云和梯田大景群,发展高山运动、农业休闲和养生养老等产业。支持云和梯田申报全球重要农业遗产,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开发。

景宁畲族文化体验区。推动全国畲族文化总部建设,挖掘忠勇文化、禅茶文化、畲药文化等特色文化。实施“畲寨复兴”计划,推进畲族婚嫁、畲族祭祀、畲族服饰、畲族语言、畲族美食等传承,提升畲族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全国畲族文化集中体验地和国际化畲族风情旅游目的地。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协同建设浙闽畲族经济文化协作区。

庆元农遗文化体验区。紧抓林—菇共育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契机,建立剁花法保护区,积极开展农遗文化基因解码、品牌嫁接。以西洋殿为核心,构建香菇文化集中展示体系,做优“香菇始祖吴三公祭祀大典活动”,打造“世界香菇始祖朝圣地”。保护传承菇民戏,创作展演新剧目,演艺新时代下的“山里菇民”。做强“百菇宴”美食品牌,积极发展香菇文化旅游康养产品。

五)实施特色文化标识打造行动

实施文化标识培育项目,重点打造剑瓷文化、黄帝文化、摄影文化、畲族文化、戏曲文化、茶文化、侨乡文化、古村落文化、油画文化、石雕文化等十大承载丽水文脉和文明智慧的金名片。推动“大窑龙泉窑—金村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切实提升龙泉“海丝之路”内陆起始地的世界影响力。建设黄帝文化南方研究和传播中心,高规格举办缙云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凸显中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地位。挖掘转化“汤显祖世界文化名人、《牡丹亭》世界文化名著、昆曲世界文化遗产”三大世界文化品牌优势,做强汤显祖文化。提升缙云婺剧、松阳高腔、庆元菇民戏等地方戏剧艺术水准,推动传统戏曲与现代音乐融合,打造“一县一戏”精品剧目。

专栏9:特色文化发展重点

剑瓷文化:实施龙泉青瓷海外遗珍寻访、龙泉剑瓷走进全国博物馆等行动,高水平举办世界青瓷大会、世界香具文化大会、中国陶瓷艺术大展等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做强故宫博物院龙泉窑研究中心、龙泉剑瓷文化研究院等平台,系统开展剑瓷与全球化、剑瓷与生活美学等研究,推动剑瓷文化与现代生活、现代审美、现代艺术融合提升,培育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黄帝文化: 探索成立全球黄帝文化联盟,谋划建设中华黄帝文化园和省级黄帝文化学术委员会。建设黄帝文化南方研究和传播中心,系统研究中国南方黄帝文化,解码黄帝文化中蕴含的祖根文化、创变精神、开放气魄。高规格举办缙云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利用海内外传播渠道和资源,进一步凸显中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地位。

摄影文化:植根丽水生态优势,举办全球性自然环保类摄影专业赛事和主题活动,探索制定世界生态摄影标准。组建国际摄影艺术研究中心和国际摄影传统古典工艺制作中心,促进国际摄影艺术交流合作。持续做强丽水摄影节、世界摄影大会、“瓯江行”全国摄影大展、国际摄影研讨会等品牌活动,提升国际摄影丽水榜、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等影响力。

畲族文化。全面开展畲族非遗传承口述视频建档、“祈福”文化口述视频建档、“祭祀”文化口述视频建档,完善畲族文化基因数据库。推进民族文化智库建设,深化畲族元素在文化产业、生活场景中的应用推广研究,赋能畲族文化运用和价值转化。推动全国畲族文化总部建设,完善畲族文化基因数据库,提升中国畲乡“三月三”活动,高规格举办中国畲族发展景宁论坛。

戏曲文化: 立足牡丹亭原创地,吸引国内外优秀音乐家到遂昌驻地创作,打造音乐作品创作、作品发布聚集地。深化汤显祖—莎士比亚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人员互访、文化演出等多层次交流与合作,铺就中西戏剧交流的“丝绸之路”。高水准打造汤显祖文化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统音乐盛会。健全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工作体系,打造戏剧创作展演基地,扶持一批重点院团,推出一批优秀剧目,培养一批戏曲名家,开展一批重大活动,形成一批戏剧品牌,让地方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扩大丽水戏曲文化国际影响力。

茶文化:启动丽水茶文化研究项目,出版“茶经”相关书籍,建设丽水香茶“1+N”区域品牌。梳理复原传统制茶技艺,发展小众、定制、有机的高端手工茶产品。深入推进茶旅融合,开辟观光茶园、建立茶农民宿,开发茶文化文创旅游产品,推出畲族茶歌舞游、景宁禅茶游、松阳茶艺游等茶俗风情游。组织各县市参加外省及国际茶文化节、高标准办好国际茶商大会,提升丽水茶文化国际知名度。

侨乡文化:做强华侨(欧洲)进口商品城,高规格举办华侨进口商品博览会、青田进口葡萄酒交易会、国际咖啡博览会等展会,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口商品交易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强化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实施更高水平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汇聚中东欧元素,努力打造浙江华侨经济文化“重要窗口”。

古村落文化:推广松阳“拯救老屋”模式,推进全域村落保护利用,在古村落植入摄影、文创、艺术等业态,激活古村落旅游活力。充分利用古村落资源,开发一批具有浓郁地域风情的山地民宿产品,打响丽水古村落民宿品牌。

油画文化:升级中国古堰画乡小镇艺术节、全国风景油画双年展等品牌节展活动,集聚青年艺术家驻地创作,推动油画创作、培训、交易、鉴赏、收藏、会展全产业链发展,建设“古堰画乡生态艺术文创产业示范区”。

石雕文化:持续办好青田石雕文化节和中国青田石文化发展大会,高标准建设青田石雕小镇,推动石雕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发展,扩大影响力。

六)实施全民艺术普及深化行动

建立重大文艺精品创作计划,搭建优秀文艺作品展演平台,推动文艺精品叫好又叫座。持续办好丽水艺术节,打造全民艺术嘉年华。制定文化文艺人才标准,建立文化文艺人才库,组建文化站长、文艺村长、文艺厂长等队伍。创新“文化文艺人才驻圈服务”机制,将文化文艺人才等按照常住地或就近原则进行统一分配,入驻“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由文艺村长统筹驻圈人才,发动组织圈内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主开展文化活动。全面开展“丽水村晚”基地建设,力争到2027年,建成村晚基地100个,乡村春晚主题线路10条,打造群众参与文艺创作和展演的舞台。推动“乡村村晚+文艺赋美”,打造100左右摄影村、油画村、戏曲村等艺术特色示范村。

七)实施丽水山风文创品牌建设行动

持续举办“丽水山风”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积极引进优质文创设计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与丽水文化遗产、传统工艺、民俗、戏曲、景区等融合,开发体现丽水特色、展示丽水文化内涵的地方标志性文创产品,力争到2027年,打造10个系列,100个具有市场认可度的“丽水山风”文创产品。谋划打造丽水山风展销体验中心,集成文创设计、文创产品展销、非遗工坊、直播、文化研学等功能。加强“丽水山风”文创产品宣传营销,深入推进“丽水山风”与“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丽水山泉”“丽水山路”等融合,不断扩大“丽水山风”文创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实施文化产业招大育强行动

扎实推进千峡湖旅游度假区、古堰文化产业园、云缦康养度假区、西街宿集、天空之城、惠明禅茶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围绕“5+X”文化产业,瞄准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等,绘制“招商地图”,建立招商企业信息库,重点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好的龙头型项目和战略型项目。在重点招商区域,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招商推介和对接洽谈,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探索建立“政府基金+文化领军人才(团队)+项目”招商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产业基金杠杆作用,实现从单纯招商向人才、技术、资金、项目“打包”引进转变。建立文化产业领军企业培育库,制定个性化培育方案,依法综合运用产业基金、金融支撑、土地供给、税费优惠等手段,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领军企业。支持国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和优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个转企”“企上规”。推动建设众创空间,扶持文化创客,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文化新业态。力争五年累计招引落地重大文化产业项目100个,总投资超千亿元,培育10亿元文化龙头企业(集团)5家,上市文化企业10家,规(限)上文化企业300家,成长型文化企业100家。

九)实施重要节展活动提升行动

持续办好丽水艺术节,提升瓯江文化奖,做强丽水摄影节、世界摄影大会、丽水“文学季”、“李阳冰”全国书法篆刻大展、全国风景油画双年展等文化品牌展赛,谋划推进一批文艺赛事,激发文艺创新活力。做强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丽水摄影节、世界摄影大会、丽水马拉松、世界青瓷大会、华侨进口商品博览会、中国仙都轩辕黄帝祭祀大典、中国畲乡三月三,争取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永久举办地,积极承办全球绿色发展论坛,谋划举办丽水文博会,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节庆活动。提升汤显祖文化节、庆元香菇文化节、云和梯田芒种开犁节、莲都古堰画乡小镇艺术节、世界茶商大会等节庆活动,打造“一县一节(展)”。 

十)实施世界山地休闲旅游目的地打造行动

加快建设环浙(丽)步道网络,以产品化思维进行商业开发运作,打造“践行秀山里,徒步丽水间”的丽水特色步道,打造中国最美户外运动天堂。优化提升浙西川藏线·江南丙察察、遂昌·姚岭仙境、松阳·秘境点茶、莲都·画乡逐星等自驾越野线路,打响“丽水山路”品牌。布局建设一批露营基地,筹办全国露营大会,打响“丽水露营”品牌。积极发展低空旅游,加快缙云羊上航空飞行营地等项目建设。做优丽水马拉松之城,建设国家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充分利用丽水山地资源,加大“康养600”集群建设力度,开发以森林康养、气候康养、中医药康养、温泉康养、康养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康养产品,力争到2027年,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机制和工作格局。各级党委(党组)树立“不重视文化是失职、抓不好文化是渎职”的理念,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牢牢把握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推动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成立市委主要领导挂帅的文化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健全各级会议制度,加强重大问题、重点难点研究。加强文化工作机构和力量配备,选好配强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

(二)强化工作推进

制定文化强市建设年度计划,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细化目标任务和推进举措。建立清单化推进机制,形成重点工作、重大改革、重点项目等清单,牵头单位切实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和细化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确保有序推进。谋划组建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强化人员配备,推动“丽水山风”文创品牌等建设。建立完善文化强市建设相关统计和考核机制,配套相应考核激励机制。强化规划实施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定期开展规划实施评价,及时调整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强化人才支持

持续加大社科理论、文化文艺、新闻出版、媒体融合、文化经营管理等重点文化领域高层次文化人才招引力度。加强乡村旅游、智慧旅游、市场营销、创意策划、经营管理、新业态等领域的专业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建立特级、高级和金牌导游(讲解员)激励机制。支持丽水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等设立青瓷、宝剑、石雕、玩具设计、影像等专业,加强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省内外知名艺术学院的交流合作,实现政府支持引才、市校合作育才、校企合作成才,为人才成长提供全链条式服务。完善文化特派员机制,组建市级文化特派团,推动省、市文化特派团开展文化结对服务。加强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乡镇党委宣传委员。推动村级文化员队伍建设,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文物及文化设施管理员、文艺创演人员等,激发文化员提供优质服务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群众性文艺社团、演出团体和基层宣讲员、业余文化队伍扶持机制,通过社会购买、财政补贴方式充实村社文化力量。构建完善基层文化人才培训体系,畅通基层人才成长通道。建立高层次文化人才服务基层制度,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文化志愿服务体系。

四)强化要素保障

制定文化改革发展的自主创新、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土地使用等配套政策,确保政策实施效果。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市县两级联动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规划和省级重大项目计划。落实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相关税收政策。将重大文化发展项目优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鼓励城市转型退出的工业用地根据相关规划用于发展文化产业。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用地申请使用各地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中预留的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前提下,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开办文化和旅游企业。支持文化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全面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谋划设立市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加强对“丽水山风”文创品牌建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资金保障。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经费保障政策,加强对文化建设薄弱地区的扶持和督导。创新文化事业单位扶持激励政策,支持公益性文化单位开展文创产品开发经营。

(五)营造良好氛围

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劳动模范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中,增加优秀文化工作者名额。定期组织文化发展相关学习培训,加大对各级部门、各级县乡镇(街道)干部文化发展相关知识及推进举措的教育培训,提升对文化发展的认识程度以及参与建设的能力。拓宽信息宣传和公开渠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宣传阵地作用,加大新时代文化丽水相关工作和成效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和认可。及时总结经验模式,争取形成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丽水经验,向省、国家推送典型案例,扩大新时代文化丽水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机制,努力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新时代文化丽水建设的良好氛围。


附:新时代文化丽水发展重点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总投资(万元)

建设期限

项目类型

一、文化理论研究类项目


1

市委党校二期工程

莲都区

总用地114亩,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多功能中心、学员宿舍楼,配套建设校园道路、绿化等附属工程和设备采购。

24525

2022-2025

实施类

2

丽水市廉政教育中心迁建工程

莲都区

总用地50亩,总建筑面积约5.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留置办案楼、廉政教育和谈话楼、看护备勤楼等。

34467

2023-2025

实施类

3

浙西南革命老区学前教育示范中心

莲都区

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集乡村学前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科研创新、学生活动等功能的综合楼。

21802

2023-2024

实施类

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丽水实践研究

全市

开展“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重要论述在丽水的探索和实践”系列研究,推出有学理深度、学术厚度和丽水辨识度的研究成果。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5

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工程

全市

建立国家级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基地,准确研究阐释“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持续推出一批在党史界、理论界、媒体界有价值、有分量、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确立浙西南革命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的地位。开展浙西南红色文化口述史等系列研究,汇编完善浙西南革命故事集、革命歌曲集、革命英雄事迹集等,推出《浙西南革命精神丛书》《浙西南革命精神简明教程》等研究成果,争取纳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6

处州历史文脉研究

全市

开展处州历史文脉研究,编撰出版《丽水世界遗产丛书》《处州山水诗集》等重要历史文化典籍。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二、文化遗产保护类项目


7

世界遗产之窗项目

全市

依托农历二十四节气(班春劝农)、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两项人类非遗,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两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和梯田农业系统、缙云茭鸭共生系统两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松古灌区、丽水通济堰两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以及遂昌班春劝农、景宁惠明茶等文化遗产,创新设计“1+9”文化遗产展示体验空间,全域打造世界遗产之窗。

待定

2023-2030

实施类

8

革命遗址保护修缮项目

全市

建立全域革命遗址保护名录,推进九大革命历史主题片区建设,支持莲都区、龙泉市、缙云县、松阳县列入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建立丽水革命文物资源数据库,绘制革命文物数字地图,建立革命文物天眼系统。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9

文化遗产申请项目

全市

推进龙泉窑大窑—金村遗址、处州廊桥申报世遗,瓯江古堰申报国家水利遗产。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10

处州考古项目

全市

谋划建设考古基地,推进大窑龙泉窑考古、“古瓯”勘探考古、处州府城墙考古等考古项目。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11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

全市

高标准建设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好川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三、文化精品创作类项目


12

浙西南红色大秀

全市

以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传承为主题,组织编排红色演艺项目。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13

“一县一戏”项目

全市

提升缙云婺剧、松阳高腔、庆元菇民戏等地方戏剧艺术水准,推动传统戏曲与现代音乐融合,打造“一县一戏”精品剧目。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14

丽产优秀原创文艺作品开发项目

全市

推出15部反映新时代、具有辨识度的丽产文艺精品力作。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四、文化设施建设类项目


15

城市风廊及配套设施(科技公园)

莲都区

总用地约205亩,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科技馆,东地路(寿元路-悦湖雅苑支路)斜拉桥、景观及配套设施等。

63065

2022-2025

实施类

16

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及提升工程

莲都区

总用地8940亩,主要包括九龙湿地局部区域,水循环系统构建、综合整体提升建设。

20000

2021-2024

实施类

17

丽水市生态体育公园

莲都区

总用地228亩,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体育场馆及综合管理用房、服务用房、管理用房、地下停车库及配套用房等。

70554

2020-2024

实施类

18

古堰画乡艺术中心新建工程

莲都区

位于莲都区大港头镇古堰画乡景区内,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展览陈列用房、报告厅、排演厅、艺术教室、活动室、阅读室、纪念品商店、业务用房、管理用房、辅助用房和停车场等。

13678

2023-2025

实施类

19

丽水国际会展示中心

丽水经开区

总用地158亩,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会展中心、会议型酒店等。

278679

2022-2026

实施类

20

南城运动综合体项目

丽水经开区

总用地204亩,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1万座位体育场、3千座位体育馆、竞技培训用房等。

163500

2022-2025

实施类

21

缙云县市民发展中心项目

缙云县

总用地73亩,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地下停车场等。

100600

2023-2028

实施类

22

龙泉市城市文化客厅

龙泉市

总用地198亩,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剑瓷集散基地、电商基地等。

21440

2020-2024

实施类

23

松阳县博物馆扩容改造工程

松阳县

本项目主要分为新馆建设和老馆改造两个分项,其中新馆建设规划用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吴家山脚3号,原松阳县自来水厂区块宗地范围),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000~5000平方米,建筑层数4~5层;老馆总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吴家山脚1号),为4层仿古中式建筑。

5578

2023-2025

实施类

24

庆元县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庆元县

总用地76亩,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剧院等。

35308

2018-2024

实施类

25

童话小镇地标建筑—木玩展示体验馆

云和县

总用地68.4亩,总建筑面积约6.3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木玩展示综合馆、木玩博物馆、室内玩具体验区、玩具展销区等。

41912

2021-2023

实施类

26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价值转化工程

云和县

主要建设生物多样性体验馆、生态湿地修复、农业共生系统示范区、林下共生产业示范区、村庄环境整治等配套基础设施。

105500

2023-2033

实施类

27

云和县公共文体设施补短工程

云和县

总用地约200亩,总建筑面积约8.2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等“两馆一场”项目,博物馆、大剧院等“四馆一院”项目。

80000

2023-2028

实施类

28

丽水音乐厅

莲都区

原则上按照中型专业音乐厅规模建设(600座),主要用于室内乐演奏、独唱(奏)、重唱(奏)及中等规模乐团的音乐演奏会等,并可兼顾小型文艺演出及会议等使用。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29

处州孔庙项目

莲都区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53507平方米,总建筑面4777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927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8500平方米。以孔庙建设为核心,植入文化教育、文化传播、商业服务等相关业态。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30

处州文化提升工程(处州古城复兴工程)

莲都区

项目主要实施十大改造提升工程,包括:1、少微神游;2、南明石语;3、津渡钩沉;4、万象烟雨;5、梅山书香;6、三坊古韵;7、谭家记忆;8、高井巷坊;9、处州府城;10、厦河塔影。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31

古堰画乡通济堰展示馆

莲都区

主要建设功能包括展览陈列区、公共服务与科普教育区、办公区藏品管理区、物业管理及智慧管理系统用房等。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32

国家公园博物馆

待定

规划建设综述馆、植物馆、动物馆、昆虫馆、两栖类馆、地质馆、气象馆、天文馆、水文馆、标本厅、公共服务区和管理区等。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五、文化产业发展类项目

33

古堰画乡文化产业园

莲都区

总用地96亩,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集景区品牌、旅游接待、休闲康养、文化产品等旅游集合体。

90000

2022-2024

实施类

34

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公建项目

莲都区

新建公园东入口区及广场、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等,扩建西入口,景点打造,道路、智能化系统等配套设施,林相改造及修复。

104501

2022-2025

实施类

35

丽水郎奇白桥康养旅游项目

莲都区

总用地788亩,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主要打造医疗康复、康体保健、养老服务等产业。

360000

2029-2025

实施类

36

丽水摄影文化中心

莲都区

总用地23.7亩,总建筑面积3.5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摄影文化中心、地下室以及配套绿化等附属工程。

30968

2022-2024

实施类

37

丽水摄影园区

莲都区

为万象摄影坊改造提升项目,将自然资源、历史文化、摄影艺术、文创产业、文化旅游融为一体,打造最优摄影服务体系、最具竞争力的摄影产业集群。

待定

2022-2024

实施类

38

丽水学院中医药与健康产业(职业教育)中心

莲都区

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服务等功能的产教融合综合楼。

31997

2023-2025

实施类

39

灵康杏福康旅项目

莲都区

总用地约2000亩,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分二期实施。一期建设研学岛、文华湾和康养港区块。

500000

2020-2025

实施类

40

梦里水乡欢乐谷项目一期

莲都区

总用地79.8亩,总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建设商业、酒店、接待设施、娱乐用房等功能。

35000

2022-2025

实施类

41

奇云山实景电竞开发项目

青田县

总用地约392亩,总建筑面积约33.8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动漫软件、电子衍生品、电竞直播中心,云数据存储中心,配套基础设施等。

215000

2021-2029

实施类

42

千峡湖绿道经济带项目

青田县

建设最美峡湾跑道、骑行道、栈道、徒步道、车行道、水道等“六美”道路和休憩、游玩、体验等相关产业设施。

30000

2023-2025

实施类

43

青田石雕文旅综合体

青田县

总用地82.5亩,总建筑面积约12.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石雕交易市场、石雕博物馆及附属工程等。

60000

2019-2024

实施类

44

青田县东堡山华侨文化旅游项目

青田县

总规划范围约1584亩,一期用地约884亩,总建筑面积约56.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游客服务及红酒交易中心、华侨博物馆、文化艺术酒店等。

479400

2018-2027

实施类

45

青田县欧陆风情酒店综合体

青田县

总用地约24亩,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星级酒店及附属配套设施。

100000

2020-2025

实施类

46

青田县雅石禅意生态园

青田县

总用地约81亩,总建筑面积约7.9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集居住、休闲、养生养老为一体的高尚社区。

50000

2021-2026

实施类

47

缙云文化用品创意产业园

缙云县

总用地116亩,总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通用厂房、管理用房、仓储等园区配套用房。

40000

2023-2026

实施类

48

龙泉宝剑小镇·龙泉风情一条街

龙泉市

总用地208亩,总建筑面积15.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宝剑风情街、体验街、大师园、宝剑生产基地等。

140000

2020-2023

实施类

49

龙泉瓯江文化休闲康养中心

龙泉市

总用地218亩,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综合性、地标性文化休闲康养中心。

500000

2019-2023

实施类

50

龙泉市青瓷小镇瓷产业园项目

龙泉市

建设给水管网、弱电管网、电力管网以及配套的污水处理厂、给水加压泵站等基础配套工程。

69167

2022-2025

实施类

51

惠明禅茶文化产业园

景宁县

总用地150亩,总建筑4.8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福慧舍利塔、禅修中心、祖师殿等。

110000

2020-2029

实施类

52

景宁县全域旅游基础配套工程

景宁县

主要建设全域旅游服务中心、自驾车营地、户外运动、微改造精提升节点以及基础配套设施工程。

50000

2020-2024

实施类

53

景宁宇海幼教木玩产业园

景宁县

建设A区的配套,B区的低小散企业集约区,C区的幼教产业工业区,D的半成品生产企业及配套企业区。

69000

2018-2028

实施类

54

那云·天空之城休闲度假景区

景宁县

总用地45亩,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会议厅、宾馆、矿洞开发及配套设施等。

100000

2019-2025

实施类

55

千年山哈宫

景宁县

总用地232亩,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活习俗体验区、文化传承展示区、朝圣问祖祈福区等。

73000

2016-2024

实施类

56

畲族风情康养度假综合体

景宁县

总用地500亩,总建筑面积2.3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康养度假中心、婚礼中心、旅游咨询中心、生态停车场等。

32000

2021-2024

实施类

57

景宁县惠明茶文化园区项目新建工程

景宁县

主要建设惠明茶创业园、惠明茶文化村、惠明山居、惠明南泉、惠明茶王、惠明工坊等。

21600

2023-2025

实施类

58

浙江景宁民族双创中心

景宁县

总用地61亩,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办公楼、写字楼等配套设施。

117897

2023-2026

实施类

59

遂昌县仙侠湖阿里云创新中心

遂昌县

总用地31.4亩,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创新企业孵化平台和信息技术研发中心。

26978

2021-2024

实施类

60

松阳县清露乡隐旅游度假区

松阳县

规划用地2000亩,建设用地500亩,总建筑面积43.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双童山景区、风情商业街、双童度假小镇、马蹄泉环湖隐逸休闲区、清露乡隐文化园等。

166600

2018-2025

实施类

61

松阳县瓦窑文旅综合体

松阳县

总用地55亩(其中新建建筑建设用地约13亩,保留建筑建设用地约42亩),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集遗址公园、影视创作工坊、松阴市集、精品民宿度假酒店四大区块功能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60000

2022-2024

实施类

63

云和湖旅游度假区

云和县

包括宏地云缦康养度假区、国际养生文化村、仙宫景区等文旅项目,以及云和东接待中心、十里云河游线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1000000

2015-2030

实施类

64

云和梯田旅游区

云和县

总用地约570亩,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一、二、三级游客中心、观云索道、大地景观改造等。

104200

2018-2025

实施类

65

云和县木玩产业创新孵化基地

云和县

总用地约192亩,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主体功能包括小微企业园、原辅料市场等。

100000

2020-2023

实施类

66

庆元县半湾休闲养生文化园

庆元县

总用地75亩,总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古青瓷博物馆、古民居群落、养生用房、农业观光园及摄影基地等。

100000

2020-2024

实施类

67

中国真山真水影视基地

莲都区

按“1+10+X”空间布局推进,“1”是指丽水影视中心,通过招引头部企业,重点发展创意版权、资本注入、制片拍摄等上游产业,积极拓展宣发放映、衍生开发等下游产业,构筑六大环节影视全产业链,带动游戏、动漫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影视文化产业生态圈;“10”是指全域10大影视拍摄基地;“X”是指打造100个“天然影视棚”、100个“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园”。加大现实主义影视题材资源保护和修缮,丰富题材类型、历史年代场景布局,编制可用于影视招商“真山真水”写真集、年代场景目录,开展“真山真水影视集”影像评选活动,线上线下联动,导演、明星、网红和村民共同参与,全频道宣传造势,形成“丽水影像冲击波”。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68

处州特色文化街巷项目

莲都区

加强刘祠堂背历史文化街区、高井弄历史文化街区、酱园弄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建设文化展示、传统居住、特色商业、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处州特色文化街巷。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69

缙云天池(大洋山)旅游度假区

缙云县

项目规划总面积478800亩,其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范围74550亩。重点开发高山度假旅、水域休闲、山地运动、滑雪滑草、乡村休闲等旅游项目。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70

羊上航空运动康养中心

缙云县

建设特色旅游度假区、飞行运动体验区、集训赛事俱乐部、农业花海观光区、主题民宿区等功能区及直升机停机坪、动力三角翼起飞场、热气球表演、高档房车营地、滑翔伞飞行场、飞行俱乐部村落等配套设施。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71

百山祖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

庆元县

选址庆百公路大毛湾区块,总用地面积约4000亩,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永久会议中心、赛事活动中心、休闲商贸中心、高端度假区、百山祖冷杉五星级酒店、国家公园科普馆、文化艺术聚落村、风情街、温泉养生会馆、国家公园观光环道、检票检查站、租赁服务中心、大型停车场等。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72

庆元大济状元文化康养园

庆元县

新建大济文化体育绿道网,项目全长约16公里;新建洋心地热温泉中心,用地面积100亩,新建温泉度假(会议中心)、青年度假公寓、蘑菇屋等休闲项目;打造浙西南中医康养综合体,新建中医养老康复护理中心、半湾休闲养生养老区、中医药文化主题景观区等相关配套设施。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六、文化品牌建设类项目


73

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

全市

每年举办。

/

2023-2027

实施类

74

丽水摄影节、世界摄影大会

全市

每年交替举办

/

2023-2027

实施类

75

丽水马拉松

全市

每年举办

/

2023-2027

实施类

76

丽水艺术节

全市

每年举办

/

2023-2027

实施类

77

丽水“文学季”活动

全市

每年举办

/

2023-2027

实施类

78

丽水文学大赛

全市

每年举办

/

2023-2027

实施类

79

丽水油画双年展

全市

每两年举办

/

2023-2027

实施类

80

丽水书画作品展

全市

每两年举办

/

2023-2027

实施类

81

古堰画乡全国风景油画双年展

莲都

每两年举办

/

2023-2027

实施类

82

“李阳冰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

缙云

每两年举办

/

2023-2027

实施类

83

一县一节(展)项目

各县市区

高标准举办中国仙都轩辕黄帝祭祀大典、世界青瓷大会、华侨进口商品博览会、中国畲乡三月三、汤显祖文化节、庆元香菇文化节、云和梯田芒种开犁节、莲都古堰画乡小镇艺术节、世界茶商大会等节庆活动,打造“一县一节(展)”。

/

2023-2027

实施类

84

丽水文博会

莲都区

谋划举办丽水文博会,打造浙西南文创展示平台。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附件:
附件: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